0 12 月

先生称他的儿女们为一群小燕子,对于他们将自己一直以来规整摆放的书桌弄乱的行为先急躁而后又立即更正,只是轻抚他们,称这为“残疾人”对“健全人”的荒谬矫正。我是十分认同先生的。我认为人最接近于本真看待事物最为透彻而又接近于本质的时候就是在儿童时代,那是我们距离自然最近的时候。这点上我同先生具有相同的看法。

人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大多总是比年轻人看待事物更加的透彻清晰。原因大概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长,所经历的事情,所积累的经验比后辈更加丰富。但在我看来,正是这种经历,经验使人能够更加的去贴近纯粹,经历事物而后看透事物本质,实则是在将复杂变简单,将本质从中剥离出来。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返璞归真吧。而孩子从一开始就是最为纯粹的,他们从不将任何事物复杂化,保留着其最为自然的一面。或许这也是先生称他们为健全人的原因吧。

他们相较于残疾人具备更加纯粹自然的一颗心。这确实足以和星辰、艺术同等分量。而对于先生的“残疾人”的定义,我并不完全赞同。他将和儿女父亲一样的人称为“残疾人”,但在我看来,他们是比任何人都健全的,他们符合世人对成年人的所有需要具备的素质。如果非要定义,我可能要把他们叫做“标准人”,他们的行事、举措是再标准不过的了。他们的每一条行为准则都符合工厂的标准与需要。

但同样的,也为他们灵动的心拧上发条,为纯粹的自然蒙上灰尘。我时常想起从前儿时的字,被老师父母叫做“蜘蛛爬”的字,现在的字迹或许要比从前好上太多了,但是还是喜欢龙飞凤舞的感觉,但不知何时起,却再也没了味道。从前笔记上总有些奇怪的自我理解,今时再抄录时就只剩下抄录。说到学业,我是不喜欢考试的,尤其是语文。我不恨语文,甚至虽谈不上热爱,但是说喜欢也称得上了。但考试却总是令我厌恶,对,厌恶。不尽然是全篇,只理解方面,一篇文章上了试卷,就代表着有了答案,答案代表标准。

一篇文章的创作与传播,应该不是让每个人都为其有相同的标准的感悟吧。或许也可以为了让处在不同境遇的人而获得自己的见解与感悟?当然,这只是出自于一个没有语文思想甚至对考试有所偏见的人的拙劣猜想。总之,这些对于我来说都太复杂了,我并不明白“标准”能带来什么,在我看来人的短暂一生,只是从自然到蒙尘而又追求回到自然地过程,既然如此简单,又何必为为短暂的旅行戴上不必要的镣铐而又附上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