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9 月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

1、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警句

(1)、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2)、感言: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梁启超书信里指导他们写游记。

(3)、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4)、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然后回房练字一千,其中第一个字就是“俭”。吃饭的时候,有一次遇到带壳的谷物,儿子便挑出来放在桌上。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身教的影响力自然优于言传,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语不发便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5)、人待人,无价之宝。强调了善待亲族邻里。中华民族讲求以和为贵。“乡间无朋友,实在是第一恨事”。“古来无与宗族乡d为仇之圣贤”。行下春风好下雨。善待亲族邻里,“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是曾国藩对“宝”的理解。

(6)、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7)、出自——曾国藩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8)、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9)、“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1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1)、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2)、曾家是一个大家族,曾国潢没有做官,在家主持家务。曾国藩嘱咐这个弟弟,要好好读《父子宰相家训》,说,“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认为这是修身齐家的典范。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家风和家训的重视。

(13)、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14)、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15)、只是慑于龙颜威吓,便改了初衷勉强吃了当作“手巾”的饼子,心里不定是多么的不乐意。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天子,唐玄宗自己奢华无限,用宝马良驹不远万里为贵妃运送荔枝,所费又何止千金,得值多少面饼,解决多少老百姓的温饱呢?所以,做秀的表面功夫,是不会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的。

(16)、“严教”是曾国藩一直倡导的。他认为“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

(17)、梁启超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丝毫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18)、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19)、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0)、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2、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名句

(1)、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2)、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4)、因此,他在《示弟立志说》就提到:“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学习一事,首要在于立志。如果没有立志,就如同种庄稼,没有先培植好植物的根,却徒然进行灌溉,再怎么辛苦,也无非是白白劳作一场。

(5)、一食事: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

(6)、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成器,天天惹是生非,表现得很没教养,别人在指责的时候绝对不会说是老师没教育好,也不会说小伙伴把他带坏了,只会说:

(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8)、一个孩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成功,虽然他们的父母嘴上说着“没有刻意教育,顺其自然而已”,但是人家在孩子习惯、性格、人品上的默默努力,别人是看不到的。

(9)、1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0)、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炖,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1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2)、意思是: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13)、小庆龄受到父亲的夸赞和鼓励,一脸的阴云散去了。

(14)、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15)、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6)、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17)、如果事业型父母双方都无法陪伴孩子,就必须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教师,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移交给祖父母或保姆。

(18)、意思是: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19)、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家长关心的不是德行,也不是健康,而是下图中展现的内容——学科辅导班和各种才艺:

(20)、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3、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是什么

(1)、为大家选择梁启超家书中的十句话,分享梁启超的教子经。

(2)、为父者须详察此,子幼必待以严,子壮无薄其爱。——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3)、2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4)、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5)、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地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梁启超通过书信指导他们写游记。

(6)、1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7)、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8)、2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9)、“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是极有价值的作品。”

(10)、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11)、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12)、决不可存茍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13)、关于子女教育:曾国藩主张读书明理、勤俭持家、兢兢业业,与邻里和睦相处。

(14)、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15)、与此相对应的,又想起《唐语林》中两则吃饼的故事。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割肉之后用面饼去擦手上的肉汁,唐太宗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看着他。宇文士如芒刺在身,便将擦过肉汁的面饼吃了下去。

(16)、曾麟书前前后后考了17次,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持的精神!所以说,曾麟书的这种人生态度也影响了曾国藩。当然曾国藩运气要比父亲好一点,曾国藩从14岁参加县试,前后考了7次,到23岁,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上秀才。

(17)、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18)、1人茍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19)、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20)、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4、曾国藩教育孩子的三句话

(1)、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2)、训曰:庄子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又引庚桑子之言曰:「毋使汝思虑营营。」盖寡思虑所以养神,寡嗜欲所以养精,寡言语所以养气,知乎此可以养生。是故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会也。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恬静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静心清,则形无所累矣。

(3)、训曰:庄子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又引庚桑子之言曰:「毋使汝思虑营营。」盖寡思虑所以养神,寡嗜欲所以养精,寡言语所以养气,知乎此可以养生。是故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会也。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恬静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静心清,则形无所累矣。

(4)、过度的追求奢华生活就会败家,生活只想过得安逸一点人生就是失败的,为人太过于骄傲、自视过高,就会惹人讨厌、嫌弃。

(5)、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6)、20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7)、2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8)、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9)、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0)、感言: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11)、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2)、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

(1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14)、曾国藩在教育子女读书时告诉他们,做人第一要有志向,有了志向就会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才会约束自己努力沿着这条道路走,这样就不会屈居于人。第二要有见识,不断接触新的事物,增长自己的见识,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三是要有恒心,学问是没有尽头的,做事要有毅力,不能因为一点收获就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坚持才能成大事。

(15)、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16)、他在给几个弟弟的家书中说,如果弟弟们不能看透这层道理,即便在科举考试中高中了,仕宦显赫,最后也不能算是祖父的贤肖子孙,也不能算是曾家的有功之人。若能看透这层道理,不觉得自己在朝中将来做大官就了不得,那才是他这个兄长佩服的地方。

(17)、“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18)、感言: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书信中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的目标。

(19)、1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0)、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5、曾国藩教育子女的名言有哪些

(1)、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好的家教与门风,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所为,走入社会才能有大作为。

(2)、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3)、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4)、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曰高明,曰精明。

(5)、《左传·昭公十八年》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意思是说,天道远离人间,人道则存在于身边的社会人事之中,可以就近掌握。对于人所难及的事物,那就难料了。所以还是敬祖宗靠谱些。“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敬祖宗的时候就好像祖宗就在那里一样,要怀有恭敬之心。

(6)、让孩子玩“自食其力”的游戏,让孩子离开父母,到苦难的地方:如果他不劳动,他就饿死。改变孩子不劳而获的坏毛病的唯一办法是让孩子暂时离开父母。

(7)、别人的家长最关心小孩的学习成绩,梁启超却在信里这样说:

(8)、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9)、梁启超用到曾国藩的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来教育孩子,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在教育子女做事时,要让他们懂得,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10)、2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1)、若一编在手,随意乱翻几页,抄摘几章,则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清-彭玉麟《为学宜有愚公移山志》

(12)、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3)、这就让人好奇宋嘉树对子女的教育是怎样的——是怎样的教育让他教出了六个如此出色的子女?答案就是:教给孩子三样东西。

(14)、一百年前的曾国藩不仅教子严格,对于女儿的管教也很严苛。有一年,小女儿随母亲来到两江总督府探望父亲,第一次进入总督府,小女儿认为不能太过寒酸,所以便穿上了一件蓝色的绸布夹袄和一条带花边的绿色裤子。

(15)、“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1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7)、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18)、后人说,“曾家无一是废人”,6代子孙兴旺了百年。

(19)、解:勤奋、俭朴、求实、好学。曾国藩对于“勤”和“俭”两个字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人能成功,一个家族能延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富有的时候不可放荡,贫穷的时候不能堕落。

(20)、这个传说并不靠谱,但是也说明曾同学年少时记忆力不太灵光。虽说曾国藩记忆力不突出,但他在功名路上也算是一帆风顺,一路考取秀才、举人,二十七岁考取进士,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当时比王阳明还早一岁。

(1)、可见王阳明和曾国藩都把谦虚戒傲列为品格修养的头等大事,只要不傲慢,其他良好品格就会随之而来。不傲是做人的基础。

(2)、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3)、在调任外埠的时候,曾国藩曾亲自为儿媳妇和女儿们订了一个功课表,分为四事。

(4)、“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5)、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6)、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7)、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8)、“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9)、关于曾国藩家训中孝敬父母的哲理句子(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