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美文网为您提供经典美文、爱情文章、优美散文、短篇小说、心情日记等在线阅读欣赏

贫瘠的拾荒老人韦思浩,已化为杭图的一尊雕像

感人故事 二七美文网 0℃

  贫瘠的拾荒老人韦思浩,已化为杭图的一尊雕像,我们原以为自己是美好的,因为我们把善良和同情给了别人,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离开后遗留的精神财产,促使我们发现自己的贫瘠,原来最该同情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不知道自己内心的贫瘠,无知的认为自己“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最后发现还是需要仰赖他们的故事去审视自己,拯救自己,原来我们的内心早就是一片荒漠。

  他留下了什么

  2015年11月18日晚,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向往常一样,一根竹竿挑着两个破口袋,这是一个有雨的夜晚,雨水足够冲涮尽所有的泪水。

  意外也是突然而至,在过斑马线的时候,他被一辆突然出现的出租车撞上,这原本只是一个很平常的意外,如果没有那些遗物,那些捐赠的票据和证书,也许这就是一件随风远去的往事,很平凡。

  起初人们只知道他是杭图众多拾荒老人读者之一,后来才发现这个意外的事故是平凡的,但是这个离去的老人却无法用平凡去叙述他温暖的一生。

  这位老人名韦思浩,1958年毕业于当时的浙江师院中文系,中学一级教师,从90年代起,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捐赠之路,他虽然每月有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只是维持最低的的生活需求。

  他的事迹温暖了社会,犹如甘露一样滋润了许多人的精神荒漠,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的担当,读书达理,心怀天下。

  杭图的拾荒者

  2014年媒体用镜头在杭图扑捉下了这么一个小细节,有一位肩挑一根短竹竿的老人每次进图书馆前,都会认真的清洗双手,并且卷起袖子,露出里面干净的部分。

  这一微小的细节立马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议,人们都猜测他是谁,他拥有什么样的过去?

  人们在追逐他的事迹时,也被杭图这座图书馆所温暖,从2003起,杭图对所有社会公众开放,入馆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洗干净手再读书。

  当图书馆的拾荒者越来越多的时候,很多市民对此有了异议,并且有人直接找到馆长褚树青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是褚树青拒绝了他们的意见,他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自己没有权利去拒绝他们对文化的追求,,因此他对反对者说道:“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这些坚持,打破了传播知识的鸿沟,让所有人都能以平等的身份获取知识,也让杭图变成一个求知者的温暖港湾,给汲取知识的人予以尊重,而韦思浩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的过去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恐怕很少有人去关注他的过去,在上世纪80年代,韦思浩曾参与了《汉语大词典》杭大编写组的工作。

  后又辗转多地教书,在学生的记忆中,他是一个全能的教师,语文、物理、化学他随手拈来,同时也是一个固执的老头。

  他们得知昔日的恩师流落街头,齐齐规劝,但仍然阻止不了这个固执的老头,他的三个女儿远嫁外地,别人眼中的孤单,也许成为了他眼中的自由,灵魂的自由,身体的自由。

  他是一个书痴,家里的藏书都堆在了屋顶,但这仍然不能满足他对各种知识的索取,因此图书馆成为了他第二个家。

  身后事

  我们常说:“浮名本是身外物”,但是很少有人按这个要求去做,但是他做到了,他默默无闻的规划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哪里一片葱绿,成为我们偶尔休息的去处。

  很早以前他就决定把自己的遗体的可用器官全部捐献出去,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人,处处透露出不平凡的光芒。

  2015年12月,一场“众筹老人雕像”的爱心活动,从公布到结束,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众筹,一共1178位热心人士参与了这次活动。

  如今他的雕塑,留在了他最爱的杭州图书馆里,让平凡成为一盏永久的灯火,他不是一位普通的拾荒老人,他拾荒的是我们精神世界的遗落,他捡起的是我们曾经遗落的美好。

  总结:我们总是在物欲中翻滚、挣扎,因为他们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自私,我们感动,是因为自己的不足,从没想到有如此品行高洁的人,但是也仅仅至于此。

  最终我们发现自己无法效仿他们,只能流于表面,只能告诉自己,要善待他人,他的存在让你我这样的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我都做不到而且内心深处觉得没人能做到事,其实有人默默的在做。

  也许这样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位老人的一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转载请注明:二七美文阅读网 » 贫瘠的拾荒老人韦思浩,已化为杭图的一尊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