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作为一个父亲,为画面中那位抱着红红的奖状,嘴里念叨着爸爸而遗憾睡着的小女孩而同情,而感动,而落泪;;

  十一岁的女儿,每次见到我的第一面,开口肯定要问:爸爸,今晚加班吗?看着孩子满是期待的眼神,工作了一天焦头烂额的我真不知该如何回答一个孩子最刺痛心底的提问。

  童年,应该是多彩的、美丽的、值得回忆的。童年,在诗人的笔下应该是浪漫的小船,载着幸福的歌声和灿烂的微笑,驶向快乐的港湾。童年,在春天的故事里应该是燕子的呢喃,妈妈用温暖的翅膀呵护孩子,直到守护她独立飞翔。童年,在天真无邪的孩子眼中,应该是父母的紧紧牵手,独享黄昏后闲庭散步的惬意,体会有爱陪伴的温馨和甜蜜;;

  因工作性质原因,我和妻子加班的机会非常的多。依稀记得,孩子还不到个月的时候,妻子就给她断了奶水,还不懂语言、不会表达、不会诉说的女儿从此便开始了和保姆、和奶奶这些老人每天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每每看到妈妈爸爸下班的背影,懂事的她从不会大哭大闹,也只是哽咽的、小声的、如哀求般的爸爸、妈妈,明天早点来。此情此景,如一把利剑刺痛父母的心,我和妻也总是含着泪渐行渐远,深切感受到那双渴求的眼睛一定会目送我们很远、很远;;

  就这样,和奶奶在一起生活足有4年的时间,渐渐懂事的她也似乎和我我们一样习惯了这种相聚甚短的生活方式。2008年,我调到县城工作,为了让她早日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我带她到城里居住,留下妻子在农村任教。那时候,我想尽一切办法,让她享受到温暖的父爱,总是给她换最干净的衣服,尽量让她吃的好,睡的香。可因工作需要,每每下乡,孩子也总是东家一天,西家一日,朋友帮照顾一天,亲戚给代管一日。即使后来妻子也调回县城,但从事秘书行业的我们,对孩子的照顾也依然不周到。而且每当工作上的压力过大、任务过重、情绪不稳时,女儿还要充当我们的出气筒。纵然大人如何的宣泄、发火,懂事的她也只是默默无语,或许是理解了爸妈的劳累和苦衷了吧。

  一次偶然的对话中,孩子道出了她或许压抑许久的心声。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能陪我下下棋呀?爸爸每天能不能多陪我说说话啊?妈妈能不能陪我去书店买本作文书啊;;听到这些,我和妻子的心都在颤抖、在哭泣、在自责。

  是啊,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就要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许,一个眼神,向孩子传递的是温度,也许,一句关爱,向孩子辐射的是幸福。我是名副其实的80后,可以说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年代,不愁吃,不愁穿。但也许越是这样的生活方式,更需要多元、快乐的精神安慰,给他们幼小的、脆弱的心灵上播撒下一缕幸福的阳光。因为,从孩子角度看,父母是他们最重要的人,最值得信赖的人,最值得亲昵的人。而我们无意识的远离、孤立、忽略了他们的时候,其实,早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现在许多人因为工作而到处奔波,每天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下班回家时,孩子一般都已经睡觉,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却还要加班、出差、应酬,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无意间,渐渐地会发现,孩子已经开始疏远自己了,不再跑过来和自己亲昵了,变得孤寂、沉默、甚至是冷酷了。

  大部分家长都会把工作忙作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的借口。但是扪心自问,如果在清新明朗的早晨给她唱首歌,在温馨灿烂的午后,为她摇摇蒲扇,在温柔的灯光下,坐在她的书桌旁,看看她写的一手好字,都会触动她敏感而热情的神经,随之而来的是,父母和孩子亲密无间的沟通以及挂在孩子脸上最幸福的微笑。其实,仔细想想,爱就在身边,爱真的很简单。

  那么,还是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