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腻

文/亢建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村里的一些人渐渐变得心思活泛起来。有一部分人便做起了小生意,推个自行车,贩卖点生活日用,赚点差价,补贴家用。其间,不免有些商贩,用些小伎俩,鱼目混珠,以次充好。且将我知晓的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权做闲谈吧。

那时候笔者大约八九岁光景,有邻村一位大叔,推着一辆二八大自行车,车身的漆面早已磨出铁锈色。用当时的话讲就是:铃儿不响全响,轱辘儿不转全转。车架上用绳子绑着一个油桶,走村串巷售卖胡油。因与父亲交好多年,每次来我们村,就在我家吃午饭。一次,在酒后说出了其中奥妙。原来猫腻就在那个不经意的油桶上。

油桶用铁皮做,立方体,上面开一大一小两个孔,有盖,下面桶壁上有一阀门。大孔有拳头大,用来往里倒油,平时是不开的。小孔有指头粗细,打开了方便空气进入,下面阀门出油顺畅。放满了能装40斤左右。

油贩子先购进30斤次油,然后再装上10斤好油。利用了好油比次油轻的原理,保持油桶上方都是好油。售卖时找一人多地方,开口吆喝:婶子,大娘,您先尝后买,不好不要钱。然后顺手折一根小树梢之类的长条,从油桶里醮一下,那油顺着树梢往下滴嗒,滴到最后留在树梢尖上的才是好油。

买油人,不明就里用舌头一舔,嗯,这油不错,给我称二斤,这时候,卖油人打开下面阀门,注意是下边阀门,开始打油。村里人畅快,只要开了头,你三斤,我二斤,只些许时候,就抢购一空。

哈哈哈,看到这儿,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