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句话的不甚理解,由来已久。不日前,再次听到慈眉善目之人言出,于是有了细究,此话便是:夹起尾巴做人!

首先,来看此语中的尾巴。达尔文进化论明晰告知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的同时退化了尾巴。可见,此尾巴非彼尾巴。此尾巴,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比喻,指人的骄傲和自满,亦或延伸到人的短处和毛病。

其次,说夹。此字看上去,动感十足、力道生风,也提出了高标准、严格求,即为夹就要夹起来。我们看到的有形的尾巴有时是夹不起来的,而无形的尾巴夹起来应该更难,即便夹起来了,不过两种情况:一是放在屁股或衣物下藏将起来,意在不可见;二是使用两腿合力将其固之,意在不可翘。然而,这根尾巴是扎实存在的,它还会不会长长?它还会不会长粗?它会不会顶破衣物?会不会腿力不足?诸多可能均有机会存在,可见,夹不是上上策。

再者,是做人。也是本俗语的关键之所在。做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认同的优秀之人?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提出了做人的标高,即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如此推理,要做到这五个人,仅仅仰仗夹起尾巴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动作充量是人生长篇大作中的一个细节而已,是片瓦而非柱梁。

既然此语一直具有强劲的警世格言力量,说明我们的前前后后的尾巴是此生彼长的,值得关注。当然,每个人都要警惕自己随时可能长尾巴,要有自省意识,更要有革新魄力,坚决做到有苗头就掐、有动机就灭。但我们更要多长一只眼睛来警惕另外三种现象:一是接尾巴。人为地、生硬地、不怀好意地为人嫁接尾巴。夹吧,嫁接者功高勋大、洋洋得意;不夹吧,尾巴便可揪可打,任人摆布。假若识破了嫁接之拙劣,便言称有则必之、无则加勉,仍然一副好人嘴脸。二是把尾巴根当尾巴。放大事实、膨化问题,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常用伎俩。见不得人家的好、看不惯他人的优,捕风捉影、鼓吹气球,够不上法,也违不了大道,杀伤力和危害性不可小觑。三是没尾巴夹棍。故弄玄虚、无故捏造,找根棍子当尾巴在高高翘起,以示有某种骄傲的资本。还另一厚黑哲学:先翘是为了后来成功一夹作坚实的铺垫,引人注意、赞其后功。

总而言之,人是没有尾巴的,即便后生了无形的或虚无的,均不是本初,均不是原体,夹起来需要力气、需要恒志,况且会夹不全、夹不紧,也不美观。如此这般,不如一割了之。尽管可能有一时之痛,但去其根、断起源,绝无后患。试想:没有了尾巴,他人无揪物、没把柄,自己行路也方便、做人也轻松,何乐而不为?与其劝人夹起尾巴做人去掩饰,不如告知割掉尾巴做人更务实。

作者简介:阮德胜,男,祖籍安徽枞阳,1971年出生安徽池州,1991年入伍,20年转业,现供职于地方人大常委会。先后就读于第二炮兵指挥学院、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研班、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

石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