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1 年

在你我疾驰的时候,也有一个影子紧追着我们,它无形,却也屐痕若新。

它跟随我,无论我怎样挣脱,它总在那里坏笑,你行它就行,你停它就停。

暗夜自问,这一份疲惫来自何处?却是莫名。许是生活的压力,许是不息的追求,也许是一个人旅途上的所望无所及。

年轻时,我曾羡慕,渴望并践行不辞辛劳和不知疲倦,认为那是奋斗的姿态,是为精彩人生应有的付出。个人,社会,家庭,无不推崇,我也自以为豪。但如同走路,走长了,走远了,感觉除了身体,旁边开始多了一个影子,初始并不介意,但慢慢却为它所累,想快不能,常常到了无力迈步的境地。

不论年轻年老,疲惫美文网http://似乎已成为社会常态,前几日,读到外卖小哥倒在路边,互联网公司员工倒在健身房,代工企业员工跳楼自杀,不禁回头,这长长的影子无所不在,从身体到心里,它已跟随我们太久的时间,而我们却不知握手言和。

记忆里,一个人不能自加压力便是平庸,或曰无能,常被哂落被看不起,社会总是鼓励超越自身的努力,因为奋斗,所以不能懈怠,而很少有人去关注如何平衡自己的力量。朋友相见,每每自称工作忙,生活累,心里充满了疲惫,如何解除,高谈阔论之后,落到个人生活中,便成为许多人的无奈无解。

我是要生存,还是要放下疲惫?

我的所得并不容易,何以要轻易放弃?

疲惫便在一次次成功后产生。许多场景都是如此:如释负重后,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后瘫坐于沙发当中。

佛有十二缘起说,欲望与求皆是苦,知道这一点,似乎便可握手言和。如果执念其中,便产生因果,一波方起万波随,疲惫紧追不放。

这让我们处于二难之中。

奋斗的疲惫,追逐的疲惫,工作的疲惫,抚育的疲惫,人际的疲惫,在这些疲惫中,我们常被牵引,不想或者不知握手言和,内在的逻辑,是害怕无所得,无所处,无所安。惯性的思维总是这般:生活这样艰辛,我又怎能不顽强。

母亲年轻时,是和村里男人一样的大劳力,因为要养育五个子女,便和男人挣一样的工分,推车挑水挖河泥每天一身疲惫,常年累月,老了以后,脊椎严重变形,坐卧不宁,我给她买保健锤、按摩器,毫无用处,最后只得打封闭,她又晕车,每打一次针来回我要停车几次,以缓解她天旋地转,我心中异常难受。临终前,她握住我的手说,以后你们要保重自己,能挑几斤担子就挑几斤,不要硬撑,像我这样受罪。挑不动,就放下,歇歇再走。

母亲的话非常浅白,但却充满智性。生活中,我们常以强者者自居,担子太多,有时不想推,更多时不能推,因为责任与欲望而不能轻易放下。疲惫,疲惫,成为现代人身心的符号,成为很多人卸不掉的担子,一次又一次,在生理,在心里,压垮所谓的强者。

为什么不可以握手言和?非要身心疲惫,才能找到停下的理由吗?善于言和,不与压力抗争,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睿智。不执于某种状态,行于所行,止于当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行不到不能行时,坐看流云又何偿不是美妙所在。

许多人是因为负不起逃避担当之名,而任其沉坠。

却不知,以不可行之力,行负重之事,其能行远乎?

善于言和,其实就是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拼搏奋斗固然是积极的人生应有之义,但我们也要以出世的心态时时关照自己,努力拼搏,并能做好自我身心平衡,也是佛家推崇的于相中离相。依己所能,尽到力量,而不必踮起脚尖,更不必跳着去追索,那样虽有一时之利,却不能行之于长。不要让疲惫腐蚀你恒长的心,停下来,为自己找一个借口,同样是长歌里的智慧。

人生漫长,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所行各不相同,知轻重,懂调适,做该做能做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总绷着生命之弦,这是中道,唯有柔软地生存,才能奏出人生和谐欢歌的音符。

母亲常告诫我说,远路无轻担。漫漫长路,就是要知道在哪里该放下,不勉强自己,停下来,看一看风景。

“你若无心我便休”。

确实,放松生活,虽贫不能炫耀,却可以过不紧不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