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9 月

李煜诗词图片

1、李煜诗集图片

(1)、李煜是一位失败的皇帝,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一生,都浓缩在这七首词里。

(2)、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3)、自己作为一个囚犯,只能在这小楼中苟且偷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何时才能有个尽头。而这句词中的“又”字,便是将这种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李煜“又”苟延残喘的生存了一年,“又”要开始面临那“春花秋月”的折磨了。

(4)、李煜的词具有较高的艺术特色,他的词多以抒情为自的,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形象鲜明,设计巧妙,真实生动,流畅自然。虽然存世不多,但足以奠定他在中国词坛上的地位,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

(5)、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6)、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7)、公元976年,39岁的李煜,被宋太祖扒下皇袍,套上囚衣,他像那些所有身陷囚笼的人一样,好似整个人间只剩下了孤独的自已。

(8)、在李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南唐顷刻衰败,不正像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亡国的悲伤。但我们再仔细想想,难道这“谢”了的仅是一个南唐吗?它也许是儿时天真嬉戏玩耍的童年,也许是在宫中吟诗作赋时快乐的时光,也许只是爱子顽皮的一个鬼脸,也许只是妻子的一抹微笑,也许只是那清晨的阳光下带露的花瓣,也许……这谢了的是人生最美的岁月,是从指尖悄悄溜走的瞬间,是再也挽不回的天边的斜阳。

(9)、他不想做国主,却又贪恋奢侈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终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宽厚待人、施善于民,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国家。

(10)、难得的是,李煜却从政治婚姻中,找寻到爱情的甜蜜,不止于此,两人竟还是文艺上的知音。

(11)、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雁已西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出自李煜的《虞美人》,“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

(13)、这里的“春水”和“东风”进行了呼应,满江的春水比作了心中的愁恨,也说出了李煜为什么非常讨厌“春花秋月”和“东风”。

(14)、李煜亡国前的词反映豪华富丽、风流浪漫的宫廷生活,多温馨绮丽之作,仍然呈现“花间词”气息。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

(15)、从嘉的爷爷李昪,颇为雄才大略。两年之后,李昪将国号改为唐,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南唐”。

(16)、在李煜之前,他还有五个哥哥,不幸的是,其中的四个,因为得病而早亡。

(17)、别再想昨天对不起谁,只去想今天能否对得起自己。

(18)、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

(19)、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0)、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2、李煜配图

(1)、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2)、不过人生的烦恼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每个人在世间努力地行走都不容易,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与自己相处,化悲愤为力量,成为那个内心更强大的自己。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5)、纶为钓鱼用的粗丝线,茧缕即丝线,词中代指渔弦。渔父驾着自己的小船,在波涛中起伏不定。兴致来时,他会举起鱼竿,抛起丝线,放下鱼钩,静等鱼儿上钩。词中的轻钩,说明渔翁并未钓到鱼,委婉地写出渔翁的志趣不在鱼,而在于享受当下随意洒脱的生活。

(6)、开宝七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据说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这时的李煜,已经有所成长,感受到人世间的无奈。

(7)、这首李煜的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可以说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8)、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9)、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0)、在世俗的功利上,李煜从未取得过成功,在诗词的世界中,他成了当之无愧的王者。

(11)、李煜不敢也不想参与政事,他自号为“钟隐居士”,徜徉陶醉于诗词的世界,李煜希望以此保命。

(12)、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13)、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

(14)、李弘冀为人阴狠毒辣,遇事不经请示,常常擅自做主,父皇对他很不满意,于是将政事交由弟弟处理。而李弘冀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命人毒杀了自己的叔父。

(15)、尊奉宋廷,李煜继位后,寄希望于向宋纳贡以保全基业,在位期间,殷勤侍奉宋朝,除了岁贡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动,也进礼以示支持和祝贺,并多次派遣使者陈说臣服之意。

(16)、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率领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17)、不过遗憾的是,李煜的书法、绘画和音乐作品早已失传,确定为他所作的词只有三十余首传世(部分还有残缺),以及零星诗文若干,也就是说,我们今日所见的李煜作品,只是他平生创作的零头。

(18)、李煜在此时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自此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19)、李昪虽是堂堂帝王,却深知江山得之不易,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厉行节约。

(20)、这首词抒写了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李煜诗词图片大全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2)、这首词是李煜囚于汴京期间(976—978)所作。宋人王轾《默记》记载,李煜的居处有“老卒守门”,“不得与外人接”,所以李煜降宋后,实际上被监禁起来了。他曾传信给旧时官人说,“此中日夕以泪洗面!”

(3)、换言之,李煜就是天选之子,但奇怪的是,他似乎无意于帝王之位。

(4)、清代学者赵翼言:国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是李煜的真实写照。

(5)、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6)、最为奇妙的是,诗人连用四个毫无繁复堆砌之感,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层层递进、酣畅淋漓,与万顷要遥相呼应。李煜诗词的魅力、其文笔功力之深厚可见一斑。

(7)、“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的过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报春的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的境遇是分不开的。

(8)、相聚与别离,一切都充满着偶然,不要学李煜的自怨自艾,我们要用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种偶然!

(9)、全词多用白描手法,信笔画之,信手拈之,但一切景语皆为情语,这是李煜词作的基本风格。

(10)、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主,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足够让他从容享受年复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并且他的这种物质享受还能通过他天才般的艺术修养,转化成最动人的文字。

(11)、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1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4)、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1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6)、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17)、说起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经典名作,想必很多人同小编一样想到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词。这首词又名《虞美人·感旧》,选自《南唐二主词》,是李后主的绝笔,也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18)、彼时的大宋,刚刚建国也才一年有余,他们的国势,就如冉冉升起的朝阳,而南唐的气数,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19)、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这便是所谓取一于万,而涵盖万有。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挽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

(20)、”剪不断,理还乱“把纷繁的离愁比作难理的麻丝,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心绪,后人多用这两句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

4、李煜诗词图片素材

(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至南唐李煜时期,霓裳曲失传已逾二百余年。李煜虽有收藏天下图文的雅好,他的手边,也不过区区一纸残曲。

(3)、这首词应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当时他生活在奢华的宫廷之中,没有过多的忧心事。他经常关注宫廷中男女间的情感,并以此为素材吟诗作词,因此词中多反映了帝王生活中宫廷歌舞宴乐的盛况和男女情爱。

(4)、李煜甚至想到要皈依佛门,他还写过一首《病中书事》:

(5)、《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是五代南唐词人李煜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作于李煜国亡家破,身为囚虏之后。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下片续写词人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

(6)、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

(7)、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8)、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9)、太子继承大统后,转眼即将李昪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他一改父亲保守的政策,大规模对外用兵。

(10)、李煜将曲谱送给爱妻娥皇,娥皇不负所望,竟然将乐曲重新复原。霓裳曲舞动之日,李煜难掩心中喜色,即兴填写了一阙《玉楼春》:

(11)、此词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李煜诗词代表作。

(12)、李煜词最大特色,是自然真率,醇厚率真,情感真挚。喜用白描手法,通俗生动,语言精炼而明净洗炼,接近口语,与“花间词”缕金刻翠,堆砌华丽词藻的作风迥然不同。

(13)、读李煜后期的词,你是无论如何也摆不脱那一腔沉重的无奈与感伤的,可以说每首词都是他悲剧性的生命体验,读其词,竟忘了他是一个亡国之君,而同情他失国亡国的哀痛。亡国之音给他的词带来凄清哀婉的审美体验,构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审美世界。

(14)、贵为一国之君的李煜,也羡慕渔父的自由,萌生退隐之意,而不是力挽狂澜,拯救南唐于危难之中。李煜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为南唐最终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15)、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1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7)、辅佐吴国、南唐三十余年的宰相宋齐丘,特意给李昪写了挽辞,其中有言曰:

(18)、”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19)、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20)、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5、李煜诗词图片高清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2)、李煜词的真情率性在他后期的进一步提升。亡国之恨触及了他内心悔恨、悲伤,他把这种家仇国恨的悲哀融入了词中,词的境界有了升华。如他用血泪写成的《虞美人》,我们从中可以感觉到他的忧伤、悲痛及流露出他对人生的体悟和思考。这种意境的升华大大丰富了他的作品内涵,提高了词的思想性。

(3)、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4)、前后李煜亡国前的词,透插富丽奢华的宫廷生活,言词多温软绮丽,卿卿我我,呈现“花间词”气息。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一类是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5)、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6)、而所谓“牵机形状”,也不太雅观,即是头颈强直,腰背反折,向后向曲如角弓状。

(7)、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8)、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9)、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10)、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11)、赵光义出身于行伍,跟着他哥赵匡胤打了一辈子的仗,自身文化水平虽说够用,但是总觉得这些文人说话有很多含义。赵光义认为,所谓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是李煜单纯的思念家乡,反而是因为不满意宋朝的统治者,才会思念故国。于是赵光义就在七夕那天,将李煜给毒死了。

(12)、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13)、千古词帝李煜的代表作品《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是他被囚于汴京期间所作。这首词一改他过去词作的淫艳轻浮,写尽了一个从天堂堕落地狱之人的撕裂体验,释放出他的词作风格即将发生巨变的明确信号。

(14)、《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经典词作,是李煜去世前不久所写。这首词基调低沉悲怆,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

(1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6)、苦难只是苦难,并非人生的财富,在苦难中学到的东西,才是最为珍贵的财宝。

(17)、此词大约作于开宝八年(975年)。开宝四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开宝七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据说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18)、实事求是地说,李弘冀颇具才干,由他取代中主的帝位,历史还真有可能被改写。

(19)、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一生所作诗词不少,其所作诗虽不及词那么出名,但也有不少佳作,如《书琵琶背》就是李煜著名的诗之一。这是一首悼亡诗,是李煜为悼念亡妻昭惠皇后周娥皇而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

(20)、此词创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当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1)、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2)、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3)、公元961年,时年25岁的李煜登基,成为南唐的国君。李煜虽然是江南实际的掌权者,但他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年号,南唐早已成为大宋的属国。

(4)、李煜的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在李煜之前,词的范围仅限于风月脂粉、宴会歌舞,没有摆脱“伶工之词”,而李煜的词打破了这种框框,大多采用直接抒情的手法,扩大了词的境界,可以说已全面超越了温庭筠,给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所以,清代学者王国维评价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5)、他在位时期,南唐的疆域最大,但此人统治时,生活奢靡,政治腐败,百姓也怨声载道。他统治的后期,被后周侵略,竟靠着割地称臣而苟活。

(6)、李煜不想当皇帝,上天偏偏要给他这个机会。自从谋杀叔父之后,太子弘翼仿佛魔怔了一般,据说他们的叔叔化作厉鬼,找太子索命,弘翼也曾统领过千军万马,最终却因受到惊吓而亡。

(7)、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8)、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9)、李煜的这首渔父,散发着淡然的幽香,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清丽脱俗,堪称题画词中的精品。

(10)、接下来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对压不住的离愁,诗人继续尽力“剪”之、“理”之。

(11)、这一个九字的长句,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江水滔滔滚滚,无穷无尽,犹如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词的开头至“几时重”各句,层层蓄水,末一句闸门忽开,满腹愁恨一下子全倾泻出来了。前面含蓄委婉,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叫人低回流连;末句似“只着一字,境界全出”,令人魂动心惊。小结在这首词中,李煜虽然抒发的一己之恨,一己之悲,但是他的“长恨”已经通过艺术升华为人类共有的悲痛,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的“林花春落引发的人类一切有生之物的无长哀感”。在这首词中,春红永逝成了高度浓缩的象征物,自然的花开花落,家国的兴衰荣辱,人类的命运浮沉,个体的悲欢离合都能从中得到情感的共鸣。

(12)、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诗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13)、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暮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沈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14)、清代词学家周济把李煜的词比喻为西施,他说“浓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这里指的是李煜的词具有自然天成,真可谓是浓妆艳抹总相宜,这种真情的流露是随着他的思想感情的起伏,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他对家国情怀的态度而转变的,导致他写景、写物、抒情的方式方法有了变化,李煜一生真率自然,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5)、和李后主的这句词描写的情景十分相似。李后主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林花以谢是自然规律,而朝雨晚风也是正常。人无回天之力,既不能常护花而不使之零落,也不能挡住风雨对花的摧残,这便是这九字中“无奈”二字的含义。无力回天任风雨,自然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面对美化事物之陨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不堪。这些虽是对自然的伤痛感概,可是又处处沾满了人的眼泪。当他面对着爱子的夭亡,爱妻的猝死,国家的破亡,他无能为力,除了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又能做什么呢?

(16)、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7)、大周后娥皇是一位善弹琵琶的女子,唐元宗李璟赏其艺曾赐予她一把琵琶,这把琵琶后成为了周后生前心爱之物,周后临终前将琵琶送给丈夫李煜当做绝别之物,李煜对这个琵琶珍重异常,常睹物思人,便写下了这篇经典名作。

(18)、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19)、但舞动霓裳曲的美女,阻止不了北宋的虎狼之师,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城投降,盛极一时的南唐,终于走向灭亡。

(20)、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

(1)、这是一首记梦小词,是李煜庠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愤,倾注了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

(2)、“相留醉”三个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醉,非指酒醉,而是如痴如醉之意。相留醉,是写人与花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林花带雨如泪,对美好的人生留恋不忍离去,而人则泪流如雨,对花这样美好的事物难舍难分。人与花如此多情,但又不能永日相守,“流水落花春去也”,水流去也,花落去也,春归去也,而人亦将亡也。花落不能重开,人亡不可复生,花落人亡之后,“几时重”呢?那是永远也不会重合了。那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吗?于是,词人发出了深深的哀叹:

(3)、李昪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革旧法,国家的实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南唐横跨淮泗千里,幅员三十余州,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4)、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5)、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肉袒出降,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6)、不同于乃兄,宋太宗喜好诗赋,擅长书法,是一个有文化的君王。

(7)、此曲乃是唐朝的宫廷乐舞,伴随李唐由盛转衰,霓裳曲也消失在纷飞的战火中。

(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0)、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11)、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12)、同样是这首词,从被创作出的那一刻开始,像是勇往无前的雄兵,大杀四方,攻陷进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最深处:

(13)、著名女诗人陆玉梅专辑|怜此情怀皆不是,拼将诗骨莫相耽。

(14)、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15)、而造成这“太匆匆”的就是那“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残,由对林花的惋惜感叹之情,转到对风雨的怨恨之情。林花是美丽的,但又是柔弱的,朝是雨打,晚是风吹,风风雨雨,岂能消受?这几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大观园里那位林妹妹的葬花诗:

(16)、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17)、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9)、这句词也加大了整首词的伤感之情,即使回忆不堪回首,依旧沉迷其中。这一句也是整首词中最后一句对伤感、惆怅的扩写。

(20)、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1)、以亡国降宋为界限,李煜的诗词,大体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诗作,主要反映爱情和宫廷生活。

(2)、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率领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5)、但是事搁1000多年后的今天,他却是我们公认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史学家评南唐后主李煜,一面赞他的词一面批评他的亡国之政。而李煜词后所展现的一生虽是命运执导的一生,却也是他不断叛变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