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9 月

包拯廉洁小故事50字

1、包拯廉洁的故事简短

(1)、包拯60寿辰时,他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不料皇帝第一个送来了寿礼,家人不收。

(2)、第二天一早,县衙又来了一个告状的乡下农民,这个人是告昨天那个叫刘全的私杀耕牛的。

(3)、唐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包公就是以著名谏官魏征为师,为镜子,做个好谏官清官。上书朝廷对朝政发表不同政见,让皇帝在许多重大的决策中避免了严重的失误。包拯对于自己这一段经历,曾做过十六字的总结:“披肝沥胆,冒犯威严,不知忌讳,不避怨仇”。当下为官者更要以包公为师为镜,要时常照照自己,反省自己。

(4)、   有一个国舅,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贪赃妄法,收受贿赂,无恶不作,赌博更是他的最爱。这个贪官被包拯知道了,他要为民除害,把国舅抓了起来,押回府第。起初,国舅还很不在乎,可当他知道这个把他抓起来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包拯之后,嚣张的气焰马上不见踪影,跪在地上求饶,邀请包拯到府中一次,说是自首,其实是想贿赂包拯,但包拯并不知道,还是去了国舅府。到了国舅府,国舅亲自出来迎接,和蔼可亲,全无平时凶恶的样子。国舅与包拯坐在花园的石凳上闲聊包拯的琐事。包拯感到很纳闷儿,聊了一会儿,国舅抬出几只箱子,指着箱子说:“这只是一点小意思,请你笑纳。”包拯打开奇怪的箱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暗想莫非国舅不是自首,是想贿赂本官,但还不露声色的对国舅说:“小人不明白国舅爷的意思。”国舅见包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直言道:“包大人,只要你放过我,不查下去,”他顿了顿,撇了一眼包拯继续说道:“这些银子就全归你所有,另外还有酬谢。金银任你选,姑娘任你挑,包夫人,我一定让她吃好住好养的白白胖胖。少了一根汗毛,你找我算账,荣华富贵永享不尽,你说怎么样?”国舅爷以为包拯一定受不了这种诱惑,就会满口答应。但包拯的回答让他出乎意料。“国舅,做官只为民不为财,你说要自首,现在看不是。”说完包拯大步走出国舅府,回去后秉公处理。

(5)、“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6)、王义方被任命为晋王府参军,弘文馆特进。魏征特别赏识他,想将自己内侄女许配于他。以魏公盛德之人,赫赫之光,苟有得其鉴拔,鲜不震而惊之以为奇遇?而王义方却出人意料,竟然婉言辞谢。没两年,魏征病逝,王义方十分悲痛,又主动去就这门亲事。

(7)、流芳千古颂清廉,执法如山明镜悬。以明做人做官的道德标准,可谓是:包河一绝无丝藕,铁面孝肃三铡抬。天下无私鬼都怕,惩恶扬善先河开。

(8)、“最后,趁着此人作贼心虚,还没有想出新花招的时候,猛然喝问之下,他便慌了神,就不得不招了。”

(9)、2, 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包公任开封知府时明察府吏和犯人勾结的判案故事

(10)、这个有趣的小案子发生在包拯做扬州府天长县知县的时候。

(11)、皇祐四年(1052年)十月,除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曾经提议太平无事时把军队调到内地,没有答复。至此时,请求:“解除河北驻守军队,把他们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兖、郸、齐、濮、曹、济各郡,如果有紧急情况,没有误时的忧虑。如果说驻守军队不能立刻削减,请求训练民兵,稍加供给干粮,每年的费用,不到驻守军队一个月的开支,一个州的赋税,那么供给的人数就多了。”没有答复。数月后,转任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东)路安抚使。同年七月,调知瀛州,各州用官府的钱做买卖,年累计亏负十多万,都上奏加以除去。因丧子请求任政务清简的州郡任职,遂改知扬州,又转知庐州,并加刑部郎中。

(12)、   包拯是宋朝人,母亲是一位大夫,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包拯小时候经常听说书,最恨贪官污吏。他从小立下壮志,考取一个功名,为百姓伸冤做主,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考上了,做了一个县官。自从他当官后,坚持自己做官的原则,不贪赃枉法,不收受贿赂。

(13)、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珅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珅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14)、北宋廉吏包拯,官至枢密副使(副宰相),为官一生清廉,不畏权贵,最恨贪赃枉法。他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民间称他为“包青天”。

(15)、王逵是出名的贪官。他在出任地方官时,横行不法,随意增派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仅其中一次就多收了三十万贯。他把搜刮来的钱财,大量贿赂京官,谋取私利。他的吏治手段非常残忍,并且随意杀害百姓。在他任湖南路转运使时,百姓闻风逃散,纷纷躲藏到深山密林的洞穴里,逃避迫害。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可是他受到朝廷宠信,官运亨通,甚至升到淮南转运使的高职。包拯为民请命,七次上书朝廷罢免王逵,有一次他在皇帝面前慷慨激昂,力陈利害,甚至无意之间把唾沫喷到了皇帝的脸上。在包拯的不断弹劾下,王逵终于被罢免了。

(16)、祠东有一处集历史、戏剧、美术于一体的包公故事蜡像馆,展示包公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故事,表达了合肥人民对这位乡贤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蜡像人物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倘若不是静态的,游客真还以为是舞台上正在上演一场大戏呢。陈列有《怒弹国丈》《铡美案》《打龙袍》之类的精彩剧情。一名翻译引领两位老外观看,导游边走边解说,翻译指手画脚忙着翻译,老外数次点头竖起大拇指说OK,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17)、浮庄,即浮在水上的村庄,因其远观如一片柳叶浮于水面之上,又因岛上粉墙黛瓦建筑类似古代村庄而得名。正门门楼中间镶一匾额,上有“浮庄”二字。入浮庄迎面是一座铜像,系包拯第28代嫡孙、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立像。

(18)、包拯当监察官只有5年半,却弹劾贪官污吏60余人,平均每年10多人,可谓不遗余力。他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折变”盘剥灾民罪行的事迹,被后世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早期包公戏《陈州放粮》。

(19)、据史书记载,包拯在离任端州时,连自己平时在公堂上使用的端砚也造册上交了。

(20)、王逵,进士出身,为官贪虐,民愤颇大,但其善于结交朝中权贵,屡贬屡任甚至不断擢升。此人在任湖南转运使时即刻剥百姓,“酷法诛求财利”,致使“一路之民,例遭枷锢,逃移死亡者无数”。在大臣的弹劾下,王逵被贬为池州知州。

2、包拯廉洁小故事50字怎么写

(1)、包拯的随从见是一方砚台,并非金银珠宝,便收下了。

(2)、包拯在《请罢天下公用回易》的上疏中,对于朝廷允许各州、军一级的地方官府用“公用钱”(大约相当于今天地方政府的行政费用款,也就是公款)做买卖一事,提出了反对意见。

(3)、“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4)、上至皇帝,下至百官,谁做了危害国家黎民的事情,包拯都能访闻到,或进谏或弹劾,绝不放过。最著名的莫过于弹劾大贪官王逵,史称“七弹王逵”。

(5)、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美德,而这些传统的美德深深地熔铸在我们心中。廉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美德。廉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件事情,不贪脏,不腐败。

(6)、苏静,这位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辽沈战役中的智多星、北平和谈中与傅作义方面签署《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书》的解放军代表、立下了卓越战功的开国中将在新中国成立后,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d员清廉朴素的本色,一生淡泊名利。

(7)、行船不久,包拯发现这方砚台后,严厉申饬了手下,并将端砚抛入江中,表示还于端州。这就是著名的“不持一砚归”的故事。

(8)、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9)、1043年,包拯入京任殿中丞,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于11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包拯眼睛亮,明察秋毫;耳朵灵,无所不知。

(10)、包拯为人,“天姿峭直”,从不会装出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取悦于人。他嫉恶如仇,执法不避亲d,所有故旧、亲朋的请托,都被他一概拒绝。

(11)、事情败露,案件的处理上几经周转,就应差阳错的到了包拯手上。包拯看了之后,非常生气,没想到自己侄子这么不中用,但又非常为难。

(12)、特别是端州的知州,不论哪一任上来,都要向民间的工匠和作坊无偿索取比进贡数目大好几十倍的端砚,有的还把不易得到的上好端砚作为传家之宝珍藏起来。

(13)、包拯特此设立市场,公私实行公平买卖,此后百姓不再受到侵忧。

(14)、于是,这个和尚去向州官请示,州官说:“当之无愧”;去向州里的学者们请教,学者们讲:“理应如此”;去向当地百姓们询问,百姓们吹呼道:“早该这样办了!”

(15)、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16)、包拯还指出,宋真宗在位的时候(公元998年—1021年),由于对此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几十年间朝野上下从无敢用金子做装饰品的事情发生。他认为这是宋真宗皇帝“躬行俭德,以化天下”的英明之举。

(17)、皇宫派来的太监要来一张红纸,在上面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18)、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19)、包拯认为,明令禁止用金子做装饰,对上是光大了先帝(宋真宗)崇尚节俭的美意,对下是禁绝了朝野的奢侈之风。

(20)、浮庄上一处苏式建筑陈列了“记忆包公园”图片展,真实记录了包公园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吴邦国,以及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等前来包公园参观时的照片。

3、包拯廉洁小故事50字

(1)、皇祐二年(1050年),包拯受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他多次论述斥责权贵得宠大臣,请求免去一切由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又依次递上唐魏徵的三条奏疏,希望放在座位右侧,作为借鉴。又上言天子应当明于听取采纳,分辨朋d,爱惜人才,不坚持先入为主的说辞,一共七件事;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朝廷大多加以施行。当时,张贵妃(温成皇后)的父亲张尧佐被任命为淮康军(治今河南汝南)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包拯一起奏论此事,认为应追夺对张尧佐的任命,或者选择宣徽、节度中的一个授予。最终,张尧佐辞去了宣徽使、景灵宫使之职。

(2)、“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3)、葳蕤华美,白色拱桥如长虹卧波,水上游船穿梭,如在画中,自己也好像立于浮动的大船之上。

(4)、包拯对刘全说:“你的牛不是已经残疾人了吗?再说是我让你杀的,怎么能算私杀呢?你回去就按我说的办,但是不许对外讲是我叫你杀的,你要是不听话说了,引起什么麻烦,我可就不管了。”

(5)、刘全有些迷惑不解,他问道:“朝廷的王法不是不准百姓们私自宰杀耕牛吗?”

(6)、庆历八年(1048年)五月二日,包拯调任河北路(治今河北大名)转运使,六月二十二日,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所的造船木材,一概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个州交纳河桥竹索的赋税,一般有几十万,包拯都奏请加以废除。辽朝在邻近边塞地区集结军队,边境州郡渐加戒备,命令包拯去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肥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种,邢、沼、赵三州农田一万五千顷,一概用来牧马,请求把这些全都分给百姓。”听从他的意见。解州盐法规定使百姓困竭,包拯前去加以经营管理,请求一概与商贩流通交换。

(7)、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孝肃公祠”。

(8)、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9)、在此任上,王逵更是贪赃枉法。被弹劾后,他改任光州知州,后又升为徐州知州、淮南路转运使。包拯遂第四次上奏弹劾王逵,但未被理会。包拯又连上三道奏折,继续弹劾,但王逵仍然顺利地升任为淮南路转运使。

(10)、后来,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砚的黄布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变成了沙滩。传说现在的广东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么形成的。

(11)、相传廉泉井之水特别神奇,清官好人喝了清冽可口,甘醇香甜,平安无事,而赃官、不肖子孙喝了必定苦湿难咽,如有芒刺封喉,当场头痛欲裂,且闹肚子。唯一能够减缓病痛的偏方是喝一碗狗尿。

(12)、为了陪伴父母,包拯十余年不离开家乡,父母去世后,又守孝三年,直到三十多岁才离开家乡踏上仕途。包拯有一妻一妾,妻子董氏生长子包繶,先于父亲去世,包繶妻子崔氏生子包文辅,不幸夭折。

(13)、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14)、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15)、“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16)、包拯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盘剥灾民的罪行的事迹,被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包公戏《陈州放粮》,民间渲染加工成开封府尹、钦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赈,剧中涉及国舅们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护包公、包公怒铡皇亲国戚、成功放粮赈灾等等,演绎了一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不畏强权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17)、人们困惑不解,便问王义方:宰相在世时,权位显赫,别人巴结唯恐不及,而他主动向你提亲,这是千载难遇的上进机会,你却坚决辞谢。今日宰相去世,魏家门庭冷落,你却去就这门亲事,这是为什么呢?王义方感叹地说:“过去不娶,是我不愿依附宰相的权势;现在娶了,是我感谢他对我的知遇之恩。”

(18)、包拯是说到做到,首先自己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当他在端州三年任满,调中央任职时,连一方端砚也没带走。包拯不仅以身作则,用端砚政策打击了官场上奢侈浮华的风气,也实实在在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为国为民都是大大的好事一桩。

(19)、包拯又问:“那么,你最近和什么人闹过别扭或吵嘴争斗过吗?”

(20)、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大殿上上下下,处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

4、包公清正廉洁简短故事

(1)、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2)、投递信件: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诚德路1号美的置业广场写字楼24层内控合规部

(3)、嘉祐四年(1059年),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由于买土豪的财产,被包拯上章将其弹劾免官;由宋祁接任,包拯又弹劾他;宋祁被免后,就由包拯以枢密直学士之职暂任三司使。对此,欧阳修说:“包拯是所谓牵牛踩踏了田而夺了人家的牛(蹊田夺牛),处罚已经很重了,可他又贪图肥缺来做那个职务,不也是过分了吗?”包拯因此待在家里,以躲避代理三司使的任命,仁宗不许。许久后,包拯才出府任职。

(4)、他的一生对清廉极为重视,不但毫不留情的反对朝野一切奢侈浮华之风,而且自己身体力行,认为这是为人做官的根本。

(5)、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书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6)、1042年,包拯在端州3年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端州的砚工心里过意不去,为了对包拯表示感谢,精制了一方端砚,嘱咐包拯的书童收好,待回到京师再送给包拯。谁知,包拯乘船出羚羊峡,突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电闪雷鸣,暴雨从天而降,乘船万分危险。

(7)、包拯在《请止绝三番索取》的上疏中,还对朝廷中负责“三番”事务的官员在迎送番邦使臣的沿途过分铺张浪费、任意向地方百姓勒索牛、羊、鸡、鸭、鱼、兔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指责。

(8)、包拯笑了笑说:“其实这个无头案子也简单。首先,割人家牛的舌头,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所以我昨天一再追问牛主人刘全有没有仇家或者与他闹别扭的人,谁知那人太老实,就是想不出来。”

(9)、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10)、包公真名包拯,由于他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公”之名,民间也流传着“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言语。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有“包青天”之称。

(11)、   包拯的廉洁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古往今来做官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