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9 月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要内容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要讲什么

(1)、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2)、 文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多数名家所倡导的小说宗旨,便是其艺术性。换言之,文学的长处是能够振聋发聩,甚至与世俗相对抗,这就是思想性。这种思想性不是说教。因此,小说不用非要去反映什么,非要去歌颂什么,而要有更高的使命,那就是开拓人心,深广思想。

(3)、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4)、即使从未爱过这世界也要穿越时空,去喜欢,去爱。

(5)、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的交流也会恶化,这时青少年很容易感到孤立无援,却又没有值得倾诉的对象,也无法表达自己压抑的情绪。家庭互动中,父母与子女之间还会出现冲突,而冲突背后可能是我们尚未被满足的心理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划分为:生理的需求(如睡眠、饮食)、安全需要(如生命安全、健康保障)、归属和爱的需求(如爱情、友情)、尊重的需求(包含自尊和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如理想实现)。出现家庭冲突时,父母也可以从以上角度思考孩子所缺失的需要,并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6)、我们可以说,一个人有权害怕即便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危险。

(7)、    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父母首先要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其次,父母要能够共情孩子的这些情绪反应;再次,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放松或者降低孩子的不良情绪;最后,父母要理解孩子情绪所要表达的深层需要,并寻找满足孩子深层需要的途径。(具体的方法可以参照《家安心安》一书的相关内容)。

(8)、 一句话,若出自于康德,哪怕是一声“早安”,要是说得到位,听起来也可能像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

(9)、刚开始看完书会觉得书中的主人公都倾向了这样的一种生命之轻:不希望承担责任,追求所谓的轻和自由。但是生命之轻其实并不是轻易就能承受的,比如职业,使命,性欲……其实都很轻,也许轻松就能当下,而你以为很轻的,比如自我,依赖,爱情……其实那么重,重到会让你喘不过来气。

(10)、如果非要从读书中收获一些对日常俗事的感悟的话,我们可以思考,快乐究竟从何而来?是功利的目标、生活的责任所带来的“重”(每天上班时的工作),还是在这些“非如此不可”范围之外的“轻”(每天下班之后没有工作、没有压力的)?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记得昆德拉告诉我们的,轻重是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个会随时转换的概念,轻中有重,重中有轻。

(11)、她排斥的是托马斯对她和对其他情妇的等量齐观。她悲哀地发现,同一性一直在她的生命中继续,母亲的阴影无处不在,她永远也当不了自己的主人。

(1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13)、托马斯毫无疑问会被作为“轻”的代表,他周旋于各式女人之中,他和女人之间不成文的性友谊合同,使他与爱情无涉,游离于责任和承诺的沉重之外。

(14)、对弗兰茨来说,音乐能使人迷醉,是一种最接近于酒神狄俄尼索斯之类的艺术。没有正沉醉于一本小说或一幅画,但谁能克制住不沉醉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巴脱克的钢琴二重奏鸣曲、打击乐以及“硬壳虫”乐队的白色唱片集呢?他认为音乐是一种解放的力量,把他从孤独、内省以及图书馆的尘埃中解放了出来,打开了他身体的大门,让他的灵魂走人世间,获得友谊。

(15)、正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谎言掩盖下的真相往往不容易看清。

(16)、在特丽莎离开托马斯之后,他只轻松了两天,便感到从未有过的沉重——那是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由此看来,托马斯选择特丽莎是必然的,也是注定的。

(17)、 自从人能够说出身体各个部分的名称,肉体带来的担忧便减少了。

(18)、再来说说托马斯,他因为前一段不太成功的婚姻,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灵肉分离,只爱上女人的身体,绝不掺杂爱情。于是他拥有了众多的情人,他极尽享受着这种不被束缚的自由。直到遇见了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19)、不仅如此,在米兰昆德拉前辈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学术甚至于生活中都存在kitsch,可以说是kitsch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丝毫没有注意。

(20)、最后,昆德拉说明“人不是自己的主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1)、 恐惧是一种撞击,是彻底失去理智的一瞬间。恐惧没有一丝美的痕迹。……忧虑则相反,它意味着我们是有所知的。

(2)、再一次,昆德拉通过描写强弱的关系,向我们展示了概念的多重性和动态变换的特点。不要被表象迷惑,不要急着下定论。用一颗开放的心,去感受文字,感受文学。

(3)、在国内度过了艰难的7年,同时也沉寂了7年。1975年,昆德拉携妻子流亡法国并定居,后来加入法国国籍。1984年,昆德拉在法国发表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的叙述背景,定位在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革命失败前后,正是昆德拉在祖国被禁言被迫害的最艰难的时期。

(4)、特丽莎甚至去见了托马斯最喜爱的情人——画家萨宾娜,在萨宾娜的画室里,托马斯的情人和托马斯的妻子在互拍裸照,最后她们放声大笑,穿衣离去。这就是托马斯的魅力,他能让他的妻子和情人不自觉的臣服在自己脚下,忠诚听话。

(5)、大家好,本期我们要分享给大家的书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 我们完全不了解那一座座看不见的威尼斯粪城,殊不知我们的盥洗室 、我们的卧室、我们的舞厅和我们的国会大厦就建在上面。

(7)、因此,她陷入了生命的困境之中,她在自我约束与苛责中艰难前行。她活得实在,也活得痛苦。

(8)、生命珍贵!面对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学校、家庭和社会如何了解和同理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和心理需求,识别青少年发出的求援信号,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学习危机预防和干预知识,并协同一致采取必要而合理的行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推出系列文章“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对如何及时发现青少年的自杀信号,以及给学校、家长如何应对给出了建议。现受权予以转发。

(9)、 他迷恋的不是女人,而是每个女人身上无法想象的部分。

(10)、    作为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多和孩子进行沟通,积极倾听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着他们,在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让情绪升级。

(11)、他开始怀念以前轻盈、不受拘束的时光。特丽莎和萨比娜代表着他生活的两极,相隔遥远,不可调和,他摇摆于命题(轻与重)的两极,不知作何选择。

(12)、与孩子沟通,找到孩子产生自杀倾向的原因  

(13)、这是东山魅夷的散文《一片树叶》中的句子,关于生命“一次性”的主题同样贯穿于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

(14)、    国外研究表明,具有冲动性人格特质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自杀的意愿(Hull-Blanks等,2004)。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的特点,他们有时只是“冲动自杀”,而这种自杀冲动通常只会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孩子想要自杀的意愿通常是由于长期的负面情绪所导致的。 

(15)、 如果一个母亲是人格化了的牺牲,那一个女儿便法赎补改变的罪过。

(16)、    孩子说:“我的大脑中常出现一些想法,我想到未来参加工作了,别人总是不能公正地对待我,总是要求我对别人要宽容。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我让着别人?为什么我总是被欺负?我想到这些,就觉得现在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17)、新版本译者是许钧,译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8)、可以看到,托马斯一直想要抗争命运的沉重: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使自己恢复单身与自由(轻);探望儿子受到阻挠,他干脆以后都不再来了——他不想让父爱的名义将自己捆绑(轻);身为自由知识分子的他拒绝在一封万人抗议信上签字(轻),在遭到极权统治惩罚而失去医生职业后他感到了恰似鸿毛般的洒脱与快意(轻)。而遇到特丽莎之后,他好像无力抗争这种沉重。

(19)、由于极度不安与嫉妒,和托马斯婚后的特丽莎在梦中被托马斯不断杀死。对此托马斯也十分疲惫,他甚至问特里莎——

(20)、很多作家的代表作都被解读成带有自传性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的故事本身,很难和昆德拉本人联系起来,但是这本书中,糅合了他对作为祖国的捷克复杂的情感。昆德拉蔑视战争,在谴责侵略者的同时,也对历史进行了怀疑主义的思考。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悟

(1)、女摄影师:只有一种女人能这么说,这种人过于……

(2)、 对于一只狗来说,时间运动不是直线式完成的,它的流逝并不是一种不断向前的运动,不是一步一步向远方推进,而是循环运动,就像手表的指针……(伊甸园式的幸福)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4)、无所谓爱情,遇见了,喜欢了,就格外用心去爱。没有理由没有缘由,相识相爱相忘都是这般合情合缘。见识过的短暂,其实也不觉得那些短暂有什么不好,紧锣密鼓的当下,总能以短暂的振奋和欣喜,带来爱的永恒纪念和忘却,而不至于无法承受。“时间”这个维度,永远是生命和爱情的不能承受之轻。

(5)、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女色追求,也是一种“非如此不可!”–一种奴役着他的职责。

(6)、 他不能肯定自已是否做对了,但能肯定他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

(7)、事情在遇到特丽莎之后发生了改变。六次偶然的事件将特丽莎推到了托马斯的面前。他和特丽莎之间的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但也很累人。在与特丽莎同床共眠期间,他仍保持着自己单身时的习惯——找机会与别的女人做爱。当特丽莎发现这件事后,她开始变得敏感善妒、举止粗鲁、不讲情理,并且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托马斯试图说服她:说爱和做爱完全是两回事。但灵肉合一论者的特丽莎拒绝接受这一观点。为了缓解特丽莎的痛苦,托马斯决定和她结婚。七年后,特丽莎因实在无法接受托马斯的行为(或许是不想成为他的负担)而离开了托马斯。

(8)、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背负责任和重担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因为这种毫无束缚的轻松,而变得飘浮和虚空,变得没有了重心和方向,变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9)、——生活的挑战,在于学会了辨识,看清真相后,还得勇敢地去拥抱他们。

(10)、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书的开篇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11)、#当笑伊人一句话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2)、既然生命都如此轻的无法承受,跟何况那些岁月里的爱情,当然可能说完就完了。光阴里的一转身,这些年的情话,所交付的热情,岂止轻得灰飞烟灭,在宇宙的茫茫时间轴上根本早就时过境迁。

(13)、而在特蕾莎因为托马斯对她不忠,不辞而别离开苏黎士后却用五页篇幅描写托马斯两天里的思想活动,在轻与重之间反复游移,并由此引出了贝多芬音乐和同情症等主题,揭示了特蕾莎在他生命中的不可或缺,是扩述。

(14)、“媚俗”(kitsch)是昆德拉作品中的响词,在一次与作家埃尔格雷勃里的谈话中,昆德拉将“kitsch”阐释为“已讲过一千次的美”,“意味着故作多情的集体谎言”。

(15)、“对天堂的渴望,就是人不愿意成为人的渴望。”

(16)、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餐厅里一个叫特丽莎的女侍,而爱也让托马斯违反了自己制定的法则,他娶了特丽莎为妻。

(17)、张红翠:《“流亡”与“回归”——论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的内在结构与精神走向》

(1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19)、从苏黎世回到被苏联军队占领的捷克,放弃国外自由的生存环境,放弃辉煌的外科事业,回来后被审查、被监视、被放逐、被侮辱、被迫害……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仅仅只为了一个偶然相识的女子。正如特丽莎说过的那样,为了她,托马斯失去了其余的一切。但托马斯从未为这样的选择而后悔过。在这里,托马斯坚决的顺从了自身生命的真实需求,当他意识到自己需要特丽莎胜过需要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之后,他便像扔掉了一颗烟头一样地扔掉了其它的一切,而选择了特丽莎。

(20)、 她们很高兴抛却了灵魂的重负,抛却了独一无二的幻想,抛却了滑稽可笑的自傲,为所有的人都一模一样而庆幸。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内容概括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全世界公认最受欢迎的畅销书,昆德拉最受欢迎并获得好评最多的作品,也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

(2)、    美国自杀协会前主席帕佛说过:“防止自杀的最有效途径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导致该行为的发生的原因”(EDITORIAL,2000)。青少年的认知、自我调节能力还尚未完全成熟,不一定能很好地处理消极情绪和巨大压力。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经历了重大生活事件、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又或者有家庭自杀史等。

(3)、如果他们能在一起呆得更久一些的话,他们是能够开始理解对方用语的。他们的词汇会象害羞的情人,慢慢地、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去。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4年。

(5)、我们所没有选择的东西,我们既不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也不是自己的过错

(6)、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深挖它文字背后的深意,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几乎每个人物、每个情节,乃至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隐喻。而整部小说就是隐喻套着隐喻创作完成的。

(7)、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内心的防线终于崩溃,她从苏黎世回来了布拉格,她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托马斯,因为托马斯的鬼混与浪荡让她终于受不了了,可特丽莎的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托马斯会回来找她的。

(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pBAyxbRXv9NsmlREcm6Cg密码:r0p2 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9)、    青少年发生自杀前通常都会发出一系列的自杀求救信号:消极的情绪、突然的改变、厌世的言语、奇怪的行为。点击阅读关于孩子自杀前危险信号的相关内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如何及时发现青少年的自杀信号

(10)、“灵与肉的冲突显示了人们对把握自我的无能为力,它突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悖论,即人不愿在灵肉中分离,却只能以灵肉的妥协和调和某得现实的安宁。”

(11)、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12)、 只有在性上,那百万分之一的不同才显珍贵,因为不是公开就能了解的,而需要去征服。

(13)、所以时常,我都认为爱情是厚重的,是可以承载生命的重量的。人活着,都是要承载一定重量的,至少得承载我们自身的重力,它让我们能够坚实地踩在这片大地上。

(14)、 我们有理由责备人类因为对这些偶然巧合视而不见剥夺了生命的美丽。

(15)、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16)、 她好像总害怕有一天人们会对她说:“这里不属于你!回到你原来的地方去!”

(17)、如今这个社会很少在产出寒门贵子这样称号的人,为何?正如一期扬州晚报的时评说:“出身低微,不但没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动力,反令其找到自暴自弃的理由,才真是悲哀。”我们既无法去选择那些可以承担生命之重的家长,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能够承担生命之重的孩子。我们可以痛恨那些无法承担生命之重的家长所给我们的伤害,甚至可以做出回击,但最后,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我想我会悔恨,这不在于我多高尚的可以宽恕一切罪恶,是我觉得,算了,没必要对一个即将迈入尘埃的老者发泄自己内心的苦楚,因为世界上的人都有一丝怜悯。正如卢梭说的:“怜悯心是一种自然情感,它可以通过克制个体的自爱来促进整个物种互相保存,在尽可能不伤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可以克制那位老者对年轻的我摧残的这份苦楚,我也克制像个孝子一样的去侍奉他。我承担了那份作为儿子生命之重,但我没有悔恨,我的内心是轻的,但那位老者,内心一定会悔恨当初的罪孽,他表面上是轻的,可内心却是沉重的。因为他承受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8)、    以下是一个关于如何沟通的案例分析(万红刚,2014):

(19)、 当心灵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在媚俗的王国,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20)、 不管我们心中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心思想

(1)、征集原创稿件。以简述方式向听众介绍一本书的内容(PS: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名人著作或热门IP小说,非言情小说)

(2)、吻她们一个样,抚摸她们一个样,对待特丽莎以及她们的身体绝对无所区分。

(3)、这是一场三个人之间的爱情,托马斯在爱着特丽莎的时候也同样需要着萨宾娜。

(4)、小说依托六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历史背景,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等人物,以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

(5)、 这种小说味对你来说并不意味着“虚构”、“杜撰”,或者“与生活一点不像”。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组成的。

(6)、然而昆德拉却认为,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7)、其中一个叫卡吉娅,她浓妆艳抹,穿着华美的袍子,体态袅娜,一副懂得享用生命的样子;另一个则端庄典雅,质朴恬美,身穿白袍,装饰纯净,她叫阿蕾特。

(8)、 你的身体和其他人的一个样;你没有权利觉得羞耻;一个东西有成千上万和它一模一样,你没有理由去掩着藏着。

(9)、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婚姻失败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两人决定去苏黎世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10)、直到第七章“卡列宁的微笑”,故事的主要角色变成了狗,而此前关于“轻与重”“灵与肉”“不解之词”“伟大进军”的冲突与对立都被卡列宁的微笑埋藏起来,昆德拉在末章转而不去谈论冲突并不意味着他在逃避这些冲突。

(11)、 任何政治非建立在更改的态度之上,而是以表演、形象、词语、老套等为基础,其总体构成了这种或那种的政治媚俗。

(12)、生而为人,世间的事除了生和死,都是小事,然而生和死,都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我们不是自然的主人,不是历史的主人,甚至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怎样过这一生才有意义?我们怎样选择我们的生活?我们怎样确保自己所选择的是最好的?深入时间之中,经历了世间百态,体验过各种情绪之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就知道这些都没有答案,或者说,它们的答案都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13)、    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但疫情或者平时未得到及时处理的压力又会进一步刺激不良情绪的发生。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日积月累就可能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14)、本书主要讲述了外科医生托马斯和妻子特蕾莎,情人萨比娜三个人之间的情爱故事,并通过三个人物之间不同的情爱观念,揭示了关于二元对立的轻与重、灵与肉、媚俗与背叛、永恒轮回与田园牧歌等一系列具有哲学意味的人生命题。因此这本书,不是简单的情爱小说,而是被奉为一本哲学经典。

(15)、小说的开篇便从尼采的“永劫回归”的命题导入:“有朝一日,一切都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也就是说:命运只有是轮回的,才有重复,才有规律和意义,否则都只具有一次性,就会像德国谚语“Einmalistkeinmal”说的那样: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压根儿没有发生过,而我们所说的生活,也就成了一张没有什么目的的草图。

(16)、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无论孩子有生理缺陷、犯了错误或存在其他问题,父母都不应该因为他们年龄较小就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应该营造与孩子同伴式的平等关系,尊重孩子的人格。要用平等、爱护的角度呵护孩子的成长。不要用“家长思维”想当然认为孩子有自杀倾向只是为了让父母感到被威胁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17)、生活在真实之中,既不对我们自己也不对别人撤谎,只有远离人群才有可能。在有人睁眼盯住我们做什么的时候,在我们迫不得已只能让那只眼睛时候,我们不可能有真实的举动。如果说他的不忠尚不足以伤害她的话,他断定挑明她的对手会使她不舒服的。

(18)、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

(19)、弗兰茨选择了生命之重,有着安稳的生活和自己的小家庭,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结识萨比娜使他得以背叛自己原来循规蹈矩的生活。

(20)、文章中不允许掺杂个人见解和感触(站在上帝视角描述故事,不带个人情感和评价)

(1)、 这岂不是一种反常的需要——要展示毁灭,夸耀丑陋,标举悲剧,露出断臂的残痕,强迫全世界都来观看。

(2)、兔子,“意味着丧失所有的力量,意味着比任何人都虚弱。”托马斯的死亡,终于让特丽莎看清了真相,原来她一直都不够了解他。

(3)、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与妻子关系破裂后他选择离婚,这段婚姻给他留下的唯一东西,就是对女人的恐惧。在恐惧和渴望之间,他找到了某种妥协——“性友谊”原则。托马斯是一个灵肉二分论者,他与自己的情人之间维系着一种既不需要感情投入,也无权干涉对方生活和自由的关系。在诸多情人之中,萨比娜是最懂他的那一个。

(4)、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5)、这种规定的意思是说:你的身体与别人的没什么两样,你没有权利羞怯,没有理由把那雷同千万人的东西藏起来。在她母亲眼中,所有的躯体并无二致,一个双一排队行进在这个世界上面已

(6)、 但是粪便的责任,得由人类的创造者独自来完全承担。(不知道在说什么。292页)

(7)、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8)、她从他的视界里消失之前,塞给了他那把海格立斯的扫帚。他用它把自己藐视的一切都从生活中扫去了。突然的庆幸,一阵狂乱的欣喜,还有自由和新生带来的欢乐,都是她留下的馈赠。

(9)、苏格拉底在转述给自己的学生色诺芬这个故事时,没有讲赫拉克勒斯最后的选择,而是用“你应该与阿蕾特在一起”的道德指令结束了文本。

(10)、 所有人都对他微笑,所有人都希望他写反悔声明……他们对懦弱者心存一份喜爱,要是没有这些懦弱者,勇敢将会立即变成一种徒劳之举,谁也不欣赏。

(11)、 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我们都坚信,满腹忧郁、留着吓人的长发的贝多芬本人,是在为我们伟大的爱情演奏“Esmusssein!”。

(12)、回头再翻这本书,也是想弄明白,究竟什么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3)、 她们其实是在庆贺面临的死亡,因为死亡终使她们变得绝对相似。

(14)、    此外,还要多与孩子保持联系,用行动告诉孩子家长是关心孩子的,多陪伴孩子,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但请不要试图将孩子关在家里,因为孩子也需要和与自己的朋友保持联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5)、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16)、责任?他儿子向他提起责任?这是任何人能向他使用的最糟糕的字眼!

(17)、关于“俄狄浦斯”的一些故事,我也了解了些许。关于这个“王”,无论如何我是敬重的,因为拉伊俄斯对俄狄浦斯放弃了一个父亲所要承担的生命之重,那就没有理由要求俄狄浦斯能承担起对拉伊俄斯的生命之重。可最后我所看到的是俄狄浦斯悔恨了,他戳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了那座城,从此他的故事成了悲剧。其实他大可不必这样,因为他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而做了违背事实的事,所以我可以大方的原谅她弑父娶母。因为源头的罪恶都源自于拉伊俄斯诱拐并杀害了克律西波斯,以至于发生而后的所有。如果没有这个因,就不会有以后的果。所以当我们一味的关注这个果所带来的影响时,是不是更应该去推究这个因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正如当下的社会我们自然不能赦免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更早告诉那些罪人“这世界是美丽的”,他们是否就不会做下这些不可饶恕的罪。其实没人愿意用自己本就短的一生选择睚眦必报的经历,那些罪人输在了他们对自己的救赎竟靠牺牲别人为始发点,殊不知这样的救赎不仅会得到这个社会的指责,也让他们承受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8)、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

(19)、    但其实简单粗暴地回应是不合适的,作为父母应该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传递出关心,提供支持与陪伴。

(20)、    面对孩子的委屈与无助,父母往往会抱怨道:“我也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1)、 人在发现肮脏之后 ,很快就发现了兴奋。(厌恶之物)

(2)、特丽莎:我毫无办法,托马斯,呵,我明白,我知道你爱我,我知道你对我的不忠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3)、人生就像一座天平,必须在轻与重之间,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4)、    及时寻找专业的帮助时非常必要的,家长可以拨打心理咨询热线,或者带着自己的孩子进行现场专业的心理咨询、医院面诊等。

(5)、 托马斯想起特蕾莎谈Z朋友时说的话,发现“她”生命中的爱情故事并非建立在“Esmusssein”之上,而是建立在“Eskonnteauchanderssein”上面,即“别样亦可”……

(6)、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这本书以六十年代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对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7)、作者:  (捷克)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原作名: Nesnesitelnálehkostbytí译者: 许钧 出版年: 2003-7页数: 394

(8)、    父母不妨换一种对孩子沟通的方式:“我知道你很委屈,很难过,爸爸妈妈也有些地方做的不太好,你能不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让你这么难过吗?孩子,爸爸妈妈在生你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父母,我们也不断地学习如何做好父母,你能告诉我们,我们怎么做或者做些事情才会让你感觉好受一些?”

(9)、就像我们问自己:人是自己的主人吗?也许我们还会垂死挣扎般虚弱地回答“是”,但是谁能保证在“是”字出口时,说话的人不会泪如雨下呢?

(10)、 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而体现出来的。

(11)、我们在给定的这里出生,而且只有花最大的努力才能从这里逃出去

(12)、但是在这样的生命之轻中,最终压倒他的,却是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13)、对比沉重,这种空虚应该是人更不能忍受的吧!

(14)、不论是选择轻还是重,媚俗还是反媚俗,都将遁入虚无。如果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虚无的,那么人存在的真义究竟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