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9 月

农事农时的谚语

1、经典的农事谚语

(1)、麦连十年没几颗,棉连十年无花朵(要轮作)。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吕语集萃·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水浒传》四十五回)

(3)、根据种植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小麦可以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大类。春小麦遵循我们熟悉的“春种秋收”,多分布在中温带和寒温带。东北地区是典型的春小麦种植区,这里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麦子无法过冬,等到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种下小麦,夏季生长秋季收获。

(4)、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5)、(释惑)蓝莓等水果能采用机械化能收割吗?农业机械化还有哪些应用我们不知道的?

(6)、A.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

(7)、(释惑)NO.89 “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取?

(8)、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9)、供稿人:刘兴华,就职于泰安长城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校教研组长,多次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推行地理教研课改工作,连续多年获得校级新课改大赛“十佳”教师,市直教学先进个人,市级泰安市学科核心教研员,多次参与主持课题研究,省级德育优质课二等奖。

(10)、吴建华,女,网名雪花飘飘,开封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在多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10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似水流年》。

(11)、    农谚是一种充满故土味,指导人们生产生活,长盛不衰的地方乡土文化,是一种不经意的传播速度很快的文化,是一种被人们极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文化,很受人们的欢迎和传承。

(12)、秧苗耨得好,谷子长得高;挑谷挑断仙人腿,谷子堆得有山高。

(13)、(释惑)NO.62“黑土地”中的“白土地”

(14)、《孟子》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让我们遵照大自然的节气规律,抓住农时,做好农事,以保年年粮谷满仓。

(15)、清明秫秫谷雨花。注:秫秫指高粱,花指棉花。

(16)、伏里三场雨,秋天不用看;不锄打八斗,一锄打一石。

(17)、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头三道耙,穗子长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粮仓空。

(18)、蛤蟆打哇哇,还有六十天吃馉馇。注:馉馇guzha,一种面制食品,即面疙瘩。当春天听到青蛙叫哇哇的时候,离收割小麦还有六十天左右。

(19)、8~11月份播种冬小麦,海拔越高,纬度越大的地区,越应适期偏早播种。大体是海拔每增高100米,纬度递增1度,播期约提早4天,北半球越向北温度越低,热量越少,向南麦子播种应该迟些。地理位置由北向南:北京、山东、河南,麦子播种由先到后:秋分、寒露。故选D。

(2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2、关于农时农事的谚语

(1)、(释惑)为什么南极附近表层海水密度与盐度大于北极附近表层海水?

(2)、C.清明忙种麦–气温回升至适合耐寒不耐旱的作物小麦播种

(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4)、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很多地区的播种时间都比谚语所描述的时间略有延后。

(5)、 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6)、江淮及以南地区⼩麦、油菜仍在缓慢⽣长,要注意施好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麦进⼊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这时天⽓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湿度过⼤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7)、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这句谚语从小到大听得再多了,记得小时候,每逢春天季节,无论睛天或雨天,妈妈在生产队出勤下田时,都习惯会把溥薄的塑料雨衣带上,当时年纪尚小,觉得妈妈这是多此一举,这时妈妈说,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的,带上雨衣虽然有些碍手,一阵下雨,披上雨衣不会淋湿身上的衣服,淋湿衣服会生病的呀。也真的几好次明明出门时阳光烂的,过一会乌云密布,狂风暴雨了,这一习惯,让妈妈躲过了这时雨水淋湿衣服的尴尬。

(8)、疑惑二:东北地区种植小麦和山东安徽有什么不同呢?

(9)、10禾踩三道黄如金,棉锄七次白如银。棉锄七遍大如拳。

(10)、(释惑)NO.63神奇的“海水断崖”与“海洋锋”现象

(11)、(释惑)NO.49“滴水叶尖”究竟是“流水”还是“吐水”?

(12)、一株不治害一片,今年不治害明年。人人防治病虫害,保证庄稼不受灾。人人一把火,螟虫无处躲。

(13)、(释惑)NO.50 美国与龙卷风、飓风的不解之缘

(14)、从历史角度讲:自汉晋以来,中原每逢战乱,就有大批人口南迁。北方客民从好食出发,南方土著从经济利益着眼(“农获其利,倍于种稻”),竞相种麦。唐末五代之后,就连天高皇帝远的福建也开始种麦。

(15)、彩虹为大气中水滴折射光线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大气水汽饱和才能析出水滴,方能有彩虹现象,故选A。

(16)、 地利,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土、肥、水各个环节的重要经验。土地、肥料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17)、正月有粪挑,麦子压弯腰;正月无粪挑,麦子如牛毛。田里缺肥料,扁担两头翘。

(18)、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不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

(19)、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20)、疑惑三:同样是冬小麦,为什么播种节气还有南北差异?

3、农事农时的谚语是什么

(1)、春雨贵如油,不让一滴流,及时蓄好水,秋后庆丰收。

(2)、麦锄三遍一包面,豆锄三遍角成串,棉花八遍桃连串。

(3)、茬口换好,米面吃饱;茬口不换,丰年变歉。种地不倒茬,十年九抓瞎。

(4)、《庄子》里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天气变化和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分为24等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各地的劳动人民根据多年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了当地的指导农事活动的农谚。 

(5)、一是及时抢收小麦、蚕豆、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6)、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7)、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8)、(释惑)中央厨房—正在发生的中餐业产业升级?

(9)、 “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的配合和有效的联系,正体现了农业操作的程序:节令农时、改土深耕、施肥积肥、农田水利、预测旱涝、合理播种、防虫除害、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谚语与之相对应。谚语以其通俗简短、生动活泼的语言渗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窗口,它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着农民的心声和爱憎。农业谚语在汉谚中数量大,是汉谚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高尔基曾说:“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短的,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写出整部整部的书来”。农业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特点,农业谚语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这些农业谚语在当今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联系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我国的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自然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的注意,因此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气谚语。

(10)、寒食刮了坟头土,大旱四十五。注:清明共四天,第一天为大寒食,第二天为二寒食,第三天为三寒食,第四天清明。寒食是扫墓的节气,这两天刮大风今后可能要大旱。

(11)、先从简单的说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话几乎人人皆知。也有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的,这可能与地域差异有关。北方南方气候条件不同,温差也较大。但一般来说,由于土地冻了一冬,虽清明时节春天已到,但土地还凉,种的早了发芽较慢。所以最好的种植时间是在“清明后,谷雨前,清、谷之间最保险”。这也是有经验的农人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

(12)、(释惑)NO.71神奇的“坝”,你知道吗?

(13)、谷雨时节,正是播种棉花、春玉米等作物的大好季节,也是各种蔬菜,如豆角、芸豆、黄瓜等种植的有利时机。多少年来,历经农耕岁月的先辈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总结出了众多有关谷雨与农事的谚语,这些农谚以通俗简约、流畅动人的方式,口口相传,代代沿袭。

(14)、感谢关注《河南思客》。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河南思客》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河南思客》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15)、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16)、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17)、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榆:指榆钱)

(18)、墙头草,随风倒;东风来了向西倒,西风来了向东倒。

(19)、(释惑)NO.81农业生产技术:坐果与疏果

(20)、春打六九头,吃穿都不愁;春打五九尾,穷命使煞鬼。注:打春即立春。六九头即六九的第一天,五九尾即五九的第九天,每年的立春都是这两天其一。穷命使煞鬼喻指年景不好。

4、谚语关于农事

(1)、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注:早上东南方向天空又阴雨云,白天可能下雨;傍晚西北方向天空有阴雨云,晚上可能有雨。

(2)、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强冷空气过后,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的平均温度约在-20℃至-5℃之间,南方也会出现霜冻,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降雪或暴雪。

(3)、六月看谷秀。注:农历六月初六前后谷子就要秀穗。

(4)、七锄葫芦八锄长瓜,三锄芝麻结疙瘩。(北京)

(5)、(释惑)NO.42你知道月相为什么这样变化吗?

(6)、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芒。

(7)、在面积广阔的中国领土上,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有些谚语就明确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

(8)、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结桃(及时间苗)。

(9)、水是一条龙,从上往下流,治下不治上,到底一场空。

(10)、还有一句谚语,说的是“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就这句谚语,我专门询问了一位我熟识的、种了半辈子田的老农,请教这是什么意思?老农解答了我的疑问,说是每年秋天秋收后,农民都会留出一部分土地,暂不种麦子,让它们歇上一冬,休养生息,好让土地不至于太“累”。待到来年的立夏到小满之间再开始播种,这些地块被称为“大秋地”,充分显示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爱惜。

(11)、不怕施肥远,就怕施肥浅;不怕施肥浅,就怕埋不严。

(12)、(释惑)单退圩(wéi)堤作为鄱阳防洪的有效防御措施,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13)、(释惑)NO.54云的神秘世界,你知道吗?

(14)、年里施肥施根线,抵过年外施三遍。庄稼要好,底肥要饱。

(15)、种不好庄稼一季穷,修不好塘堰永远穷。种谷靠埂,种麦靠沟。

(16)、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与周期性,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南方以水田为主,降水较多,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降水较少,适合小麦的种植.故有“南稻北麦”之说.

(17)、我们日常听到的谚语,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较多,大概是因为“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吧!这方面的谚语,一般应称为农谚。因最近比较注重农谚的收集,我发现农谚中的农时,都是依据二十四节气的节点所制定的。由此可见,古人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18)、(解析)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A合理。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东北地表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B合理。清明忙种麦–气温回升至适合耐旱不耐寒的作物小麦播种,C不合理。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雨生百谷,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D合理。

(19)、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地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

(20)、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5、农事有关谚语

(1)、这些谚语都是说农业收获的,我们说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农业的丰收,因此在收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一定要认识到农业收获对农民的重要性,并且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收割的技巧,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生活的质量。     

(2)、燕子低飞,蛇过道,水缸发潮,锅底着火,必有雨。

(3)、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4)、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高粱开花连天早,坐在家里吃好饭”,等等农业生产斗争的领域,是产生谚语的肥沃的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就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联系和配合。     

(5)、雷打谷雨前,涝(洼)地种瓜甜,雷打谷雨后涝地种黄豆。(辽宁)

(6)、(释惑)NO.51板根、茎花、茎果、滴水叶尖,雨林中的那些事

(7)、冷风冷雨秧要坏,放水撒灰盖被盖。青苗不可毁,晚苗不可赖。

(8)、种子换,产量变。一年平,二年增,三年、四年就不中。

(9)、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一选二晒三浸种,出苗整齐少病虫。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10)、二十四节气歌,据传为汉武帝时期的官员邓平等人制定编写的,也有资料说是后世人编写完善的。歌谣不仅生动地诠释了农时与节气的关系,还让人们通过歌谣记住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多农谚的产生,都离不了二十四节气。

(11)、一亩地三道堰,该收八斗打一石。山地不打堰,饿死庄稼汉。

(12)、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13)、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14)、(释惑)NO.74石漠化被称作“土地癌症”,它是不治之症吗?

(15)、今年大雪时节不见雪。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持续偏少,致使江南中西部等多地发生50年来罕见的干旱。“大雪不冻倒春寒”,预示着来年春季的天气变化,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16)、(释惑)NO.91如何用课程标准备考?        ——以《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

(17)、跐(ci)着麦穰垛看荒花儿。注:麦收以后,将麦穰垛起来的时候,棉花就要开花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