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9 月

见与不见仓央嘉措

1、见与不见仓央嘉措原诗

(1)、一是简约如裁,亲切如聊,意境优美、清新,如雨后之空气、童话之森林。比如:

(2)、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3)、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4)、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5)、从这首诗里看到一种坦然与超脱,也许只有身为世外人才会有的一定淡定。但我们毕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作者也不例外,他寄托感情的地方应该比较虚拟。就是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我们肯定得不到,而且这个东西很美,你很喜欢。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一个旁观者,祝福或者奉献。

(6)、扎西拉姆·多多2007年5月15日于北京撰写《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真的跟爱情、跟风月没有什么关系。

(7)、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

(8)、怎么擦也擦不掉。四是优美雅致,雅俗共赏。有风采、有意趣、可玩味。比如:

(9)、其作者一度被传为17世纪著名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实际上作者另有其人,她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当代女诗人。扎西拉姆·多多也确认这是自己的作品。她说这首诗出自2007年5月开始写《疑似风月》集的中集。

(10)、但由于仓央嘉措的名气太大,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这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11)、这首诗原来的名字也不是《见与不见》,而是《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是梵语音译过来的,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大概就是莲花生大师或莲花金刚。

(12)、文章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供交流与思考,如涉版权与错误请联系小编处理。

(13)、仓央嘉措的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无一点历史、地域之阻隔,百姓读之,了然于心,会情会意;文人学者读之,洁净淡雅、不近低俗。他的诗堪称藏族文化的瑰宝、中国文学的奇葩、世界语言艺术的明珠。汉文中有多种译本传世,不乏天才、精巧的表述,英文中也有不少精彩的译品。当然,假如读者有条件,尽可能去读读藏文原文,原文的精美、神妙是无可比拟的。

(14)、仓央嘉措(1683—1706年),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15)、洞房一夜照花烛,卿卿嫁作他人妇。相思如狂心如灰,为情憔悴向谁诉。

(16)、洞房一夜照花烛,卿卿嫁作他人妇。相思如狂心如灰,为情憔悴向谁诉。

(17)、三是情意浓烈,语言质朴、隽永。有爱情、不低俗;有追求,不疯狂;有感伤,不悲伤;有煎熬,不失望。比如:

(18)、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19)、洞房一夜照花烛,卿卿嫁作他人妇。相思如狂心如灰,为情憔悴向谁诉。

(20)、此诗出自《疑似风月中集》,灵感来自于莲花生大师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2、见与不见仓央嘉措

(1)、从古到今,爱情是一个让无数人吟咏的话题,太多的诗词佳句证明爱情的美妙,同时也证明爱情是种让人肝肠寸断的伤。遥想美丽的雪域高原,多情的仓央嘉措因相思踏雪而行夜会情人,是缘是劫?

(2)、结束花帽下妆楼,雕鞍别时每牵手。怜郎愁绝还相劝,时日无多再聚首。

(3)、从这首诗里看到一种坦然与超脱,也许只有身为世外人才会有的一定淡定。但我们毕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作者也不例外,他寄托感情的地方应该比较虚拟。就是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我们肯定得不到,而且这个东西很美,你很喜欢。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一个旁观者,祝福或者奉献。

(4)、仓央嘉措魅力的核心在于他的诗歌。从审美角度看,仓央嘉措的诗歌,其艺术魅力多集中于以下一些方面:

(5)、前段时间,腾讯、网易、新浪等中国主流传媒都曾为此事发表过澄清文章。这篇文章出现在07年5月份,并且收录在07年出版的个人诗集《疑似风月》中针对此诗,仓央嘉措小组也发表专门文章辟谣。

(6)、《见与不见》表达的是一种纯净无挣的爱,没有世俗的尘埃,没有人间烟火!从他的诗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天籁无声、大爱不宣”的含义。正如这首《见与不见》中所说的那样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无论你见与不见、念或不念、爱或不爱、跟或不跟,我的爱都无所不在。

(7)、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8)、愿与卿结百年好,不惜金屋备藏娇。一似碧渊水晶宫,储得珍稀与奇宝。

(9)、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我,牵尔玉手,收你此生所有;我,抚尔秀颈,挡你此生风雨。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思;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二《那一世》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三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四《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五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无题我终于明白世间有一种思绪无法用言语形容粗犷而忧伤回声的千结百绕而守候的是执着一如月光下的高原一抹淡淡痴痴的笑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谁是那轻轻颤动的百合在你的清辉下亘古不变谁有那灼灼热烈的双眸在你的颔首中攀援而上遥远的忧伤穿过千山万水纵使高原上的风吹不散执着的背影纵使清晨前的霜融不化心头的温热你静守在月下悄悄地来….

(10)、——-可以说,这是世间最美好的爱情!

(11)、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12)、仓央嘉措的情歌,实际上有外、内、密三层意思。世间人大多只懂外层的意思,觉得这适合在家男女的心意,却不知它里面还有更深的修行教言。 

(13)、“班扎古鲁白玛”的汉语意思是金刚上师白莲花,也就是莲花生大师(第一个将佛法传入西藏的人,被认为是第二佛陀)。而莲花生大师的心咒就是:“嗡阿吽班扎古鲁白玛悉地吽”,这首诗的名称就是来源于此。

(14)、扎西拉姆多多,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现追随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在印度菩提伽耶修行。诗人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

(15)、还有一种,从仓央嘉措的密传或传记来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仍洒脱地面对现实。当饱受各种挫折时,不但没有怨天尤人,被痛苦打败,反而还能写出那样的诗歌,描写心里最微妙的境界,如此高尚的情操非常值得赞叹。 

(16)、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

(17)、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18)、(作者简介)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19)、这首诗歌原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根据作者的自述,这一首的灵感,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20)、其诗的格调、风采在于:坦诚、透亮、清新、优美、简约、朴素。使爱的思绪意境化、诗化、美化,借以体现作者的意蕴,等待中的向往,向往中的等待,思念的煎熬,相见的热切,虽然心如白云自由自在,情却多有万般无奈。读他的诗,如同观望高原晴空,空灵、透明、纯净、自然、淡雅,虽有艳阳白云、虹起霞落、鹰翔雁歌、雷鸣电闪,却于浩浩天宇之间起之、兴之、衰之、退之、隐之,自然而来、自如而去。

3、见与不见仓央嘉措原文朗读

(1)、仓央嘉措的诗歌表现了他短暂而传奇一生的爱与憎、苦与乐、行与思、感与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主题积极深刻。仓央嘉措的诗歌运用了语言本身的抑扬节奏和藏族“谐体”民歌的特点,使诗歌韵律极强,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2)、结束花帽下妆楼,雕鞍别时每牵手。怜郎愁绝还相劝,时日无多再聚首。

(3)、此诗出自《疑似风月中集》,由扎西拉姆·多多于2007年5月15日撰写于北京。

(4)、抛开作者,就这首诗来讲,读来有如音乐般的美妙,排比句的运用使诗中感情的表达深情款款,表达出一种最真挚动人的感情,一种“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情,一种不执念不束缚但又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感情!

(5)、自冯小刚作品《非诚勿扰2》上映后,此诗在网站被疯狂转载,网友甚至仿照其句式,展开新一轮的造句热。这是片中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人生告别会上送他的诗。它探讨了爱与生命两大主题,内敛而深情,不少观众热泪盈眶。

(6)、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仓央嘉措在藏族诗歌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了新的诗风,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

(7)、仓央嘉措创作的“古鲁”,有人译为“情歌”,然龙冬先生认为,原文并非“情”,而是崇高到“脖颈”的一个极大尊敬的前缀,故译成“圣歌”。从仓央嘉措这首著名的《见与不见》来看,若当成情歌恐也不妥,若一定要当成圣歌恐也未必。

(8)、仓央嘉措的“最好不想见”里,其实何尝没有对“最好常相见”的期盼?因为……

(9)、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吧:就是大家认为,只有我们心目中的那个仓央嘉措,才配得上写出那么美的诗吧!

(10)、结束花帽下妆楼,雕鞍别时每牵手。怜郎愁绝还相劝,时日无多再聚首。

(11)、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12)、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13)、这首诗出自作者扎西拉姆多多从零七年五月开始写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在《沉默》之前还有《唱》和《说》,它们是同一个系列的。“班扎古鲁白玛”是从梵文音译至藏文,再从藏文转译至汉文。“班扎”是“金刚”的意思,意为如金刚石般能断除无边无明烦恼。

(14)、在浩瀚的时间长河里,时间能湮没一切,然而能让人们永远记住的又有多少。但是,仓央嘉措用他的至真至纯的爱与诗做到了这一点,仓央嘉措的情诗已被译为多国文字广为流传,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虽然岁月沧桑已过了几个世纪。

(15)、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16)、很多人认为,这首《见与不见》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实际上,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谬误。这首诗歌原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为扎西拉姆·多多,该诗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作品集《疑似风月》。

(17)、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

(18)、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19)、“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爱慕对方,静静地不予打扰,默默地在心里享受这种美好的爱的喜悦!

(20)、但由于仓央嘉措的名气太大,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这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4、见与不见仓央嘉措歌曲

(1)、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2)、结束花帽下妆楼,雕鞍别时每牵手。怜郎愁绝还相劝,时日无多再聚首。

(3)、此诗一度为讹传为仓央嘉措的作品,诗名甚至被改成《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等,其实这首诗出自多多从零七年五月开始写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在《沉默》之前还有《唱》和《说》,它们是同一个系列的。”班扎古鲁白玛”是从梵文音译至藏文,再从藏文转译至汉文。

(4)、其实这首名为《见与不见》的小诗并不是出自仓央嘉措,也并不是情诗,而是一位女诗人在2007年的时候写下的,中间相差了四百多年。这位女诗人也一直活在了仓央嘉措的“阴影”下。

(5)、愿与卿结百年好,不惜金屋备藏娇。一似碧渊水晶宫,储得珍稀与奇宝。

(6)、答:我很喜欢仓央嘉措的诗,在读的过程中有两种感受:第一种,仓央嘉措是非常伟大的一位诗人,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以人们特别执著的感情为切入点,逐渐将我们引入看破、放下、自在的境界。 

(7)、仓央嘉措《见与不见》的诗中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只有质朴无华的情感,只有任世事怎样变换他的情始终不变就在那里的那份爱,就如天上的恒星,哪怕历尽沧桑都亘古不变。全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反复吟诵诗人心中那份无论世事怎样变换此情都不移的爱情,旋律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8)、之所以成为仓央嘉措的谣传诗作,说到底,还是因为仓央嘉措的传奇太过神奇、太过吸引人。还有他作为情僧而写下那些多情、浪漫而又唯美的诗句,打动了无数读者。所以人们愿意相信,《见与不见》是出自仓央嘉措之手。

(9)、此诗一度为讹传为仓央嘉措的作品,诗名甚至被改成《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等。就像当年有人讹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作者是泰戈尔一样,这首诗以《见与不见》的名称初登于《读者》2008年20期。《读者》已为此事致歉。同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推手也是《读者》。

(10)、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11)、愿与卿结百年好,不惜金屋备藏娇。一似碧渊水晶宫,储得珍稀与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