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9 月

有关耐心的成语

1、描写耐心的成语有哪些

(1)、出处:文康《儿女英雄传》:“苦口婆心的成全他;唤醒他。”

(2)、《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解释)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顾、盼:看

(4)、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5)、 (示例):圣人说:“~”,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6)、(解释)落花繁多而凌乱。英:花;缤纷:繁多而凌乱。

(7)、误例: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8)、释义: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9)、 谆谆教导 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10)、(解释)名称或名分与实际相符合。名:名声;副:符合。

(11)、诲人不倦: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12)、正确释义: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词中的“惨淡”很容易被误解为“萧条、不景气”,错认为是经营艰难,生意清淡。

(13)、(解释)春风和煦,风光明丽。和:温和,和煦;景,日光。

(14)、 (出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15)、(解释)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举:提出;反:类推。

(16)、(解释)比喻尽力扭转险恶的局势或制止不正的风气。挽:扭转,挽回;狂澜:汹涌的波浪。

(17)、(释义)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18)、正确释义: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易误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19)、误例: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20)、(解释)每个人把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贡献出来。

2、有关耐心的词语

(1)、(解释)故意做作,故作姿态。样:模样、姿态。

(2)、出处:宋·袁燮《絜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3)、误例: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4)、(解释)为正义牺牲生命。义:公正合理的道理,正义。

(5)、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评:“而读者不厌其烦。”

(7)、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8)、(造句)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例题,就是要我们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9)、(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也比喻企图不通过主观努力而侥幸成功的心理。

(10)、(造句)更感谢我们可亲可敬的英语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导。

(11)、 (出自):《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12)、谆谆教诲: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13)、第七题:这个“地”一定摔得很痛,不然怎么有这么大的声音呢~

(14)、示例:《真正的英雄》里根,人教版初一下学期语文书24课:“我们还记得被朋友们称为J·R的朱蒂丝·莱恩尼科,她总是对人们微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15)、(解释)由昏暗狭窄一下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开始不明白,突然间一下子全明白了。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16)、正确释义: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易与“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轻视的意思”混淆。

(17)、(解释)指在逆境中或恶势力、苦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屈:屈服;挠:弯曲。

(18)、 (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19)、(解释)形容人或貌很平常或丑陋难看。扬:容貌好看。

(20)、(解释)指风雨适合农时。调:配合得均匀合适。

3、有关耐心的成语有哪些?

(1)、今天你不听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告,总有一天你会后悔。

(2)、例句:《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解释)翻越山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

(4)、误例:汉代陵寝的一些石雕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多数都已损坏,有些甚至不胫而走,最终出现在国外的文物拍卖市场上。

(5)、(解释)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6)、(解释)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赴:去;继:继续,接着。

(7)、成语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8)、(解释)指完全合乎心意。称:适合,相对;如:适合。

(9)、妈妈总是在吃饭时叮嘱我要吃青菜,到现在还依旧不厌其烦,津津乐道!

(10)、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11)、(解释)形容情况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本:原来;厉:猛烈。

(12)、(解释)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锐:锐利;当:抵挡。

(13)、(解释)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14)、边歌唱,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载:又,且。

(15)、(解释)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持:坚持。

(16)、(解释)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水流飘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随着别人走。逐:追赶。

(17)、(解释)形容很有滋味或很有趣味。津津:有滋味,有趣味。

(18)、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19)、 (示例):父亲,您生前~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毛岸青《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20)、(解释)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

4、耐心的成语怎么说

(1)、少数同学那次上物理课的恶作剧是有口皆碑的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呢?

(2)、正确释义:指生活俭朴或自谦食物简单。不可以此说生活不好。

(3)、(解释)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迥:差得远。

(4)、释义: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5)、释义: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6)、(解释)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7)、(解释)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斤斤:过分计较。

(8)、正确释义: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9)、(解释)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10)、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1)、(解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惊吓,震惊。

(12)、误例:自2001年全国书画大展上获奖以后,这位年轻画家由专攻传统国画转而大搞新技法创新,佳作频出,一发而不可收拾。

(13)、用法: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形容很有耐心

(14)、(解释)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请教。耻,耻辱。

(15)、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形容很有耐心。厌:嫌。

(16)、(解释)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漠:冷淡。

(17)、(解释)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宁静。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俱:全,都。

(18)、(解释)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

(19)、(解释)扳指头记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指居第一位。屈:弯曲。

(20)、(释义)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有关耐心的成语大全

(1)、正确释义: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该词易犯“大词小用”的毛病。

(2)、误例: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有疑难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3)、(解释)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地方、境地。

(4)、误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5)、正确释义: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该词易犯“大词小用”的毛病。

(6)、(解释)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7)、释义: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8)、严阵以待(全拼)yán zhèn yǐ dài(释义)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例句)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9)、(解释)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搬弄:挑拨。

(10)、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或形势紧迫。只能用于形容人的心情。

(11)、折:挫折;挠:弯曲。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12)、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13)、(解释)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华:同:“花”。

(14)、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 (示例):督促提督吴永安等,相机前进,并与广西抚臣徐延旭联络会商,和衷共济,仰副圣意~之至意。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16)、参考答案:出类拔萃日落西山倒背如流望子成龙隔岸观火一箭上垛走南闯北 

(17)、(解释)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对待。厚:优待,重视;薄:轻视,慢待。

(18)、误例: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19)、(解释)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不受约束,随便。

(20)、(解释)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很成功。

(1)、这位老师师德高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

(2)、正确释义: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