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9 月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启示

(1)、由于杜威没有留下讲演的英文的原稿,因此,直到由美国学者克洛普顿和香港学者吴俊升合编的英文译本JohnDewey:LecturesinChina,1919—1920于1973年出版后,美国教育学者及西方教育界才了解杜威在华讲演的具体内容。

(2)、A.以儿童为中心B.从做中学C.社会即学校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

(3)、⑥教育与职业,杜威主张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在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中,职业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计划的一部分。

(4)、   (1)“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他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5)、     研究探索,让我们的宝贝爱上学习。

(6)、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7)、杜威把儿童“通过参与成人做的事去学习”称为间接的教育(即直接经验的学习),把“对青少年进行深思熟虑的教育”称为正式教育(即间接经验的学习)。

(8)、关于教育哲学的五大讲演(在北京教育部的讲演)

(9)、   (2)学校即社会。在“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杜威进一步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命题。他实际上是希望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他强调学校课程的中心不应是科学,而应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

(10)、由于北京大学等教育团体的安排以及杜威从前的那些学生的帮助,杜威在中国的访问和讲演活动确实是成功的。在杜威离开中国前一个月,在纽约发行的《中国学生月刊》上曾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写道:

(11)、A.人本主义B.存在主义C.实用主义D.要素主义

(12)、 实际上杜威是将“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13)、教材心理学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

(14)、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15)、大咖微课|幸福家庭中的积极互动(上)——家长的14项自我修养

(16)、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17)、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18)、教育是生长和生活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19)、    谈话交流,让我们的宝贝情商更高,更自信,善于表达。

(20)、杜威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出发进行论述,他认为,从人类经验的传递和延续来看,教育是社会继续存在的条件;从人类经验的交流来看,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333

(1)、 他明确指出,幼儿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为人一生的事业,爱好、习惯等方面打下基础,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的发展,因此应当重视对这个阶段儿童的研究和教育。

(2)、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3)、⑦教育与道德。杜威提出了“学校道德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观。强调道德培养是塑造学生的性格。

(4)、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5)、教学方法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传授经验;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6)、 在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方面的本质作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这是他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这一思想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

(7)、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适、陶行知、陈鹤琴以及蒋梦麟、郭秉文等作为赴美国留学的青年学生先后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他们无疑受到了杜威的思想方法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些后来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学者,“在美国进步主义思想的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在其生平的某点上自认是他的大师约翰·杜威的追随者”。特别是胡适,他最终选择实用主义为自己的思想信仰,实际上是由于杜威的影响。

(8)、1967年,大约在杜威访问中国46年后,曾参加过杜威的中国之行的露西·杜威也回忆说:

(9)、有助于教育生活化。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要将教学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的现实体验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生活化或者说教育生活化的效果。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只有不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学生大量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的认知水平。

(10)、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虽然有一些合理的见解,但从根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它在论述教育的本质这一问题时,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教育的阶级性,没有能正确地阐明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11)、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12)、首先,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杜威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分不开的,其次,这一思想的形成也与杜威对传统认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有密切的联系。杜威的这一思想也与他对传统教育“知行分离”现象的批判分不开的。

(13)、   (1)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第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

(14)、杜威希望在使儿童学习前人知识和参与实践之间,即在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之间,找到一种“保持恰当平衡的方法。”

(15)、“这是我一生中所做过的最有趣的和在智力上最有用的事情。”

(16)、从1904年起,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和师范学院任教,一直到1930年退休。对于杜威来说,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美国学者基南在《杜威在中国的实验》一书的开头就明确指出:“作为世界上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的最重要的倡导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杜威在他的多产的生涯中达到了顶峰。”由于杜威与美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其他一些著名学者,例如,孟禄、克伯屈、坎德尔等,都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任教,因此,使得哥伦比亚大学在哲学和教育理论方面不仅成为美国具有很大影响的一所著名大学,而且成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一所著名大学,从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青年前去学习。

(17)、教学过程不同。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而赫尔巴特则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18)、学校教育务必与社会生活联络(在济南的讲演)

(19)、A.提出疑问阶段B.分析阶段C.假设阶段D.评断阶段E.结论阶段

(20)、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教育史、西方教育史学、杜威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史等。

3、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学术贡献及现实意义

(1)、发现和揭示了传统教育的问题:传统教育三中心。

(2)、以杜威的思想发展历程为线索,分为青年、中年、晚年三大部分,早期著作5卷、中期著作15卷、晚期著作17卷,全面收录了杜威一生中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所撰写的文章与专著。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人们重新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为将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的,但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   杜威活动中心是其对儿童学习的重要主张,这也是课程实施(教学)的核心方法。

(5)、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6)、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

(7)、(2)关于教育目的。杜威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的论述。

(8)、杜威尤其强调了成人的角色,儿童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需要协助。家长要用丰厚的学识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做好协助工作,通过儿童观察来设计和组织家庭活动。例如,在长期的观察下,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上有障碍,不会与人沟通,家长可以积极的组织孩子和小伙伴经常在一起活动,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社会情感,并用心写成长日记,协助儿童总结已有经验形成新经验,帮助儿童用自信、勇敢、好奇、渴望走向未知世界。

(9)、课程方面不同。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杜威始终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  

(10)、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

(11)、教学重点不同。赫尔巴特强调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12)、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3)、   杜威主张,“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14)、   (4)学校在训练儿童时,应当尽可能多给儿童自由,并且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等品质。

(15)、④知与行。从批判传统学校静听的教学方式出发,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强调“从做中学”是人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是儿童欲望的表现和兴趣的所在。

(16)、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中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挖掘和提升自身的学习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借助科学的方法与理论来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最大限度的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17)、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必须是主动与互动结合的;教育需要深入孩子及社区的社会世界。”从这些核心理念中,我们能深刻理解杜威的教育观,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一切学习要围绕儿童的需要,也就是要建立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作为家长要时刻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例如,给孩子选择玩具是否考虑征求孩子的意见;去哪里就餐是否考虑孩子有表决权;假期出行是否考虑孩子的喜好。因为儿童的学习是一种内驱力作用下的主动学习,儿童主动性的激发是要以兴趣为基础的,同时强调主动与互动的有机结合。例如,孩子适龄后,很多家长都要为孩子申请特长班,大家奔走相告时是否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孩子只有在内驱力的激发下,才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获得最佳发展。

(18)、这些变革的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一方面,在19世纪的欧美社会,随着生理学以及与生理学相关联的心理学的进展、进化论思想的出现、科学实验方法的使用等等,强调发展及变化和重视探究及实验成为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19)、 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一基本原则。他在论述教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时(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理论是以其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作为理论基础的。

(20)、杜威鼓励探究与创新教育思想的形成建立在对社会变革、科学发展和教育冲突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4、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天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生之关系(在福州青年会的讲演)

(2)、(2)关于教育目的。杜威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的论述。

(3)、讲座时间:2020年12月16日14:30-16:30

(4)、杜威的理论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5)、职业教育与劳动问题(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讲演)

(6)、   (2)教育内容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杜威认为教育应该能成为儿童真正生活,获得他所需要的生活知识的源泉,而儿童所受的教育正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杜威坚持学校教育一定要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为唯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的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而这种刺激是儿童生活中各种要求引起的。

(7)、(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8)、杜威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反对用抽象的说教进行德育,认为这种方法无异于在岸上教学生学游泳;主张把学校布置成现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生活于其中并学习与人相处之道,从生活经验中掌握有关善恶的知识。反对以告诫、惩罚等消极方式约束学生的言行,主张给学生自由。杜威认为应结合智育进行德育,要把各门学科的教学作为理解社会生活方式的手段,各学科的教材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利于德育。

(9)、约翰·杜威(JohnDewey),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美国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缺乏生气。杜威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他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誉为是“教育学三大经典著作”之一。

(10)、杜威和胡适合影 wikimedia.org

(11)、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

(12)、教育与学校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

(13)、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14)、教学方法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15)、 总的来说,杜威提出的以“从做中学”为核心的活动教学体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僵死状态,为学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但是,由于杜威过分强调活动课成和儿童的直接经验,甚至提出一切知识都要儿童亲子去实践获得,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浪费了儿童的学习精力和时间,必然导致学习质量的和效率的下降。

(16)、②学校与社会。针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病,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强调儿童的社会生活是其一切训练或生长的基础。要指导儿童参加社会活动。

(17)、 杜威活动教学的主要特点是:(1)以表现和培养儿童的个性为主,即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以儿童自由活动的形式进行的;(3)儿童从自己的活动、自身经验中学习;(4)教学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也就是说儿童需要学习什么,教学就要适时地提供给他这方面的知识,一切都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总而言之,活动教学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8)、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外教育简史》、《文化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历史与比较》、《外国学前教育史》、《教育史研究:寻求一种更好的解释》、《欧美儿童研究运动:历史、比较及影响》等。

(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20)、杜威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出发进行论述,他认为,从人类经验的传递和延续来看,教育是社会继续存在的条件;从人类经验的交流来看,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

(1)、邱磊在主编《“偷师”杜威——开启教育智慧的12把钥匙》一书的“副产品”,在编选的过程,作者摘录了大量杜威的经典话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今天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践需求,从教学观、教材观、德育观、师生观等角度,梳理了诸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育箴言。力图从杜威有重要贡献的语段中,立体构建杜威的教育世界,给读者以启示和引导。

(2)、其次,这一思想的形成也与杜威对传统认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认识论是关于知识以及认知的理论。在杜威看来,认识论所关心的不只是知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认知问题。杜威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在认知问题上是以“知识旁观者”的理论(spectator theory of knowledge)出现的。这种认识论主张,知识是对实在的“静态”把握或关注。杜威指出,这种认识论在认知上存在两个缺陷:一是认知的主体与被认知的对象是分离的,认知者如同“旁观者”或“局外人”一样,以一种“静观”的状态来获取知识;二是认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对象”呈现给认知者的事件,认知者在认识中是被动的。杜威指出,“知识的旁观者”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在现代科学面前是站不住脚的。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知识不是某种孤立的和自我完善的东西,而是在生命的维持与进化中不断发展的东西。杜威指出,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杜威认为,“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的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从这个思想出发,杜威认为所有成功的探究都遵循一般的模式。这种“探究”模式既可以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模式,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总之,杜威所主张的以“探究”为基础的认识论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的认识论,突出了探究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为现代教育重新认识知识的作用和学生个体的活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3)、在中国访问和讲演时,杜威与一些中国学者和知识分子交往密切,美国塞顿·霍尔大学教授培里在《杜威对中国的影响》一文中曾指出:“在访问中国期间,杜威自己同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在学术思想上的交往程度确实是令人惊讶的。”这里培里所提及的那些“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有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的学生胡适、陶行知、陈鹤琴等。

(4)、答案及解析:A A B B D B C C D C C A DD ADE 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