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分钟 2 年

佛性禅心语录

  1、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2、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3、圣慧法师:真正的成熟,不是把道理想得多么透彻,而是慢慢的认识到很多事情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人生哪有那么多道理,都是一步步走,一点点懂,如何更好的生活。长大之后才发现,原来不但别人没有照顾你的感受,连自己都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于是,抚慰自己的心,填饱自己的胃,擦干自己的泪,过好自己的生活。

  4、恒路法师:做人要心胸开阔,凡事不要计较,不愉快的事情尽快忘掉,脑子里尽量多留些美好的记忆,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这样做也许不容易,但是,要努力学着去做。因为,量大福大,在人生的路上,只有开阔自己的胸怀,天地才会开阔;只有把自己的心量放大,福才会大。

  5、如果你珍惜万物,万物也必将珍惜你,这就是长寿。

  6、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7、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8、活在这个社会,有人说现在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是最糟糕的时代;有人说这是充满智慧的年头,也有人说这是极其愚笨的年头;有人说是拥有信念的时期,也有人说是背信弃义的时期;有人说是光辉灿烂的季节,也有人说是黑暗泥泞的季节;有人说我们拥有一切,而有些人说我们一无所有;其实,只要活着,你就都有了。

  9、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

  10、人生的八个承受:1、承受幸福。珍视幸福而不是沉迷幸福。2、承受痛苦。把痛苦变成无价的财富。3、承受平淡。平淡是人生最真的美。4、承受压力。像种子一样在压力下崛起。5、承受孤独。向世界敞开胸襟。6、承受失败。把握新机会。7、承受责任。充满使命感与崇高感。8、承受情谊。亲情、友情、爱情。

  11、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2、在那个时刻,财富不过是空洞的数字,事业不过是逝去的旧梦,家庭不过是难以割舍的牵挂。往往是,生前拥有得越多,离开时的遗憾也就越多。

  13、觉与不觉,是佛法修行的两个核心概念。禅宗为什么会成为汉传佛教最直接的修行法门?正是因为它的修行直接立足于觉悟本体,这就极大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

  14、生命是缘起的,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因缘去塑造它,培养它。若能奉行如法,清净的生活,就能给心灵创造良好的氛围。

  15、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6、岁月更迭,季节转换本无常,人生处处,都有葬花天气。落幕之时,懂得层层包裹起薄薄的心,静看花开,静守花落,与自然万物默然相对,享受心灵在更宽大更辽阔的天地里,安抚、重生,那些以为过不去的坎,那些以为解不开的结,也就没那么重要了。你看,世界还在,澄澈的月光还在,这样,便好!

  17、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短暂;在浩淼太空中,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渺小。如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待生命现象,我觉得,实在看不出生命的终极意义。不论有过多少辉煌,也不论付出多少努力,最终都是趋于毁灭,都是化为尘土。但我们不必因此悲观,佛法告诉我们:在有限的层面之外,生命还有其无限的层面。生命既是渺小的,也是无限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强健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恒久的。倘能透彻心的本质,就会了解,每个有限的当下都是无限。认识这一层面,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18、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9、真正的幸福是脱离物质追求的一种心灵感受,幸福不受地位、权势、财富的约束,是人生路上坚强的表现。乐观的人,把人生活成一场喜剧;悲观的人,把人生活成一场悲剧。在不同人眼里,人生有不同的状态,你很坚强,那么你就可以支配人生;你很被动,那么你的结局就是追逐人生,人生对你来说就是一场追逐。

  20、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21、幸福就像岩层里渗出的清泉,不引人注目,却甘洌爽口。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降低对生活的期望企求,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所及,把幸福的中心恰到好处放到生活最真实的坐标中心上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幸福只属于那些懂得感恩的人–因为知足,幸福无处不在;因为懂得感恩,幸福无时不有。

  22、我们还根据自我需求来决定动植物的命运,尽管现在已经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但被保护的也只是珍稀的野生动物而已,与此同时,每天又在屠杀多少家禽?我们何尝考虑过动物的生存权利?在现代化的饲养场,家禽从生到死都被固定在牢笼似的方寸之地,吞吃含有激素的饲料,只是为了让它们尽快走上人类的餐桌,结果是让人类间接吞吃那些合成饲料。为了粮食丰收,我们大量制造并使用杀虫剂,且不说由此造下的杀业,我们最后又得到了什么?粮食似乎多了,但都是被农药污染过的慢性毒药,结果是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每天服毒。

  23、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健忘与知足。有一个好忘性,烦恼来得快删得也快,只需活好现在和未来,人生不由自主欢乐多;更因为忘得容易,就有时间看到世界的美丽。知足知止的内心世界自在,平和,朴素,淡然,能够安守生活的喜乐平安,知足,就是幸福最真实的理由。幸福原本不过就是幸福的感觉,看花花草草都是风景,听风声雨声都是优雅,幸福,由心不由境。

  24、无明但是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25、施比受更有福。

  佛学最有禅意的句子

  1、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2、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但是是个邮差。

  3、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4、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5、走过的路很漫长,也给自己一个心得,曾经的迷茫,曾经的伤感失落,都在沉淀后显得那么清澈。那一个个走过生命的故事,就像吟唱在时光里的歌,歌声唱出喜怒哀乐,唱出了悲欢离合,唱出了岁月的缄默。渐渐的懂得,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不过是季节的更迭,因为残留着依赖,才没有打开心灵上的结。

  6、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8、我们制造了很多需求,同时也制造了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因为世间每天都有生离死别,有企业倒闭,有频频发生的天灾人祸。只要用心观察,无常时时都在为我们揭示真相,告诉我们,永恒只是一桐情愿的幻想。这使我们的内心充满恐惧,担心失去这些就会失去自我。

  9、阿难问佛,病如何得治?世尊答言,有十二种药可令此病得痊:1、慈悲喜舍是药。2、谦让作小是药。3、赞叹大乘是药。4、有恶能改是药。5、有过能悔是药。6、毁骂不动是药。7、敬上念下是药。8、爱念他人是药。9、敬老怜贫是药。10、低声软语是药。11、具足正见是药。12、誓度众生是药。

  10、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但超过了范围,痛苦、罪恶,便如影随形。

  11、即使这些尚未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由此而来的危机感,总会或多或少地对我们产生冲击,使我们内心蒙上阴影。

  12、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1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4、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

  15、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16、在这个世间,每天要发生很多惊天动地的事,但真正使我们为之心动的未必有万千分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随之感慨一下,就迅速抛在脑后。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将自己和那些事切实联系起来,没有对此产生我执。

  17、当我们迷失觉悟本体之后,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系列的错误设定。究竟什么是我?其存在基础是什么?作为我的存在,其实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基础。因为没有基础,这个我就会像藤蔓一样向外攀附,寻找依托对象。

  18、对禅而言,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世事心境。如是,大度是禅,无伪是禅,乐观是禅,含蓄是禅,清淡是禅,信任是禅,适度是禅,和谐是禅。满目青山是禅,苍茫大地是禅,绵绵细雨是禅,潺潺流水是禅。行住坐卧,皆带禅意;时时处处,禅悟人生,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19、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斌宗法师

  20、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21、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

  22、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23、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24、我们从那些消失的生命中认识到人命无常了吗?我们从那些破损的大地上体会到国土危脆了吗?我们因为自己现前拥有的人身而心怀感恩了吗?思惟暇满、义大、难得,是对我们现有的身份进行评估。所谓暇满,即前面所说的离八无暇、具十圆满。这一人身究竟蕴含多少价值?一般人只是以此谋生,以此享乐,甚至成为这个身心的奴隶,一辈子都在为它的衣食忙碌,活着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活着。再或者,也不过是用来积聚财富,博得功名,但这些也是不长久的。一旦死亡到来,任何名利都无法带走,无法用来和死神交换条件。

  25、勇於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26、身体而外,我的存在还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心态。我们生活在共同的世界,但同时又活在自己的世界,活在自己的情绪中。很多时候,还会被这些喜怒哀乐左右着,无法自主。我们为什么会被其主宰?原因就是把这些情绪误以为是我我喜欢,我讨厌,于是就会在乎,就会执著,进而不断将心灵能量投射其中,不断强化这些情绪。最终将主权拱手相让,使某些情绪长时间地影响我们。生活中,有人一生追寻爱情,也有人一生被仇恨驱使。其实,很多情绪只是内心的恶性肿瘤,只是生命的不良发展。虽然生长在我们心中,却并不属于我的一部分。

  27、通常,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烦恼重重,而佛菩萨则高高在上,耀眼夺目。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想象自己是可以成佛的。但《六祖坛经》却直接告诉我们: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换言之,佛与众生的差别只是在迷悟之间,在觉与不觉之间。你体认到觉悟本体,当下就是佛;你迷失了觉悟本体,当下还是众生。

  28、其实我们一生所能拥有的这么几十年时间,除掉睡眠和吃饭,剩下的时间并不多。假如我们每天睡八个小时,就要睡掉人生的三分之一。假如我们能活九十年,就要整整睡掉三十年,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呵!

  29、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30、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31、凡有追求,必定有烦恼。

  32、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

  33、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34、万发缘生,皆系缘份!

  35、智者善植因果。

  36、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进了心里,恰似故友;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淡出视线,难以交心;有些情,于岁月中,慢慢消融,不再刻骨铭心;有些人,于相交中,慢慢远离,好像无影无踪;有些事,于时光中,慢慢淡定,从此不再动心。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靠缘分,心与心相知靠真诚;人生若有二三好友,无话不谈,不离不弃,可谓幸运

  37、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38、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

  39、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40、为何不必?

  41、恒秋平常的日子间,总会遭遇那些不期而遇的无奈。思考着生命的方向,更寻找着人生的光明,有时候甚至偷偷的松懈一下,才发现在生命的旅途中,任何拖延和逃避、悲观和懒惰都是那么不合时宜,不得不又鼓起勇气,甚至是夹杂几分幽默和自嘲,理解着生命的深沉与厚重,重新去坚守那份对生命的信念,继续向前活。

  42、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43、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44、能觉他人之诈,不形於言,受人之辱,无动於色,道成近矣!

  45、人究竟需要多少财物才能过日子?答案是没有一定的。因为所有需要都是逐步养成的,对感情的需要,对事业的需要,对地位的需要,对生活条件的需要一旦建立某种需求并执著于此,就会形成依赖。久而久之,依赖又会成为习惯,成为不可或缺的需求。其实,这种需求并非事实上的不可或缺,而是我们自己设定的不可或缺。

  46、有句话叫做清到深处人孤独。一切的爱恋,一切的目标,只有在我们埋头追求时,才显得格外真切。一旦停下脚步,却会发现,曾经那么确定的目标,终究是场梦幻;曾经那么坚实的倚靠,不过是个泡沫。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会觉得,一切生命其实都有着原始的、难以排遣的孤独。

  47、色身有如住房,只供我们暂时住一住,我们无法永远拥有它,更无法让房子永远不会败坏。

  48、生命有很多不解之谜。古往今来,人们不停地追问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困惑,也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终极问题。因为我们最在乎、最关注的就是这个我。我们的整个生活,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建立。但我们是否想过:究竟什么代表着我?仅仅是这个身体吗?仅仅是眼前这个会说会动、会哭会笑的五蕴身吗?

  49、正如佛陀告诫我们的那样: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